熱門:

2019年1月22日

陸文 談股論策

小陽春提早現 有水位獲利先

中美貿易談判形勢目前較為樂觀,配合內地放水消減經濟「硬着陸」的風險,加上美國聯儲局年內有望減慢加息步伐,恒指由年初低開後,至今已經累積約2100點升幅,投資氣氛明顯改善。

市場正期待中美高層本月底談判前有望在挾淡倉下反覆向好,昨天挑戰上月初高位有阻力,部分資金持續追逐落後個股及板塊。無疑1月份的反彈勢令預期於3月份出現的小陽春提早出現,月內升幅5%已經符合反彈預期,構成短線偏好,入貨維持在27000/28200點水平分段獲利。

上周再有專欄就真死亡交叉及10年周期論作評估,猶記得10年前筆者作出較深度分析,目前更具體的數據正依隨這思路作剖析難得,不過一如大部分數據分析,可參考不可盡信,期間出現落差絕不為奇。一如上月中曾以過去10年的兩次真死亡交叉,分別出現10310點及8944點跌幅作比較,今次歷時5個多月的跌浪從高位回落9000多點,已達致可接受的跌幅。

下周大市或陷拉鋸

同樣,港股自8月死亡交叉至今已經歷100多個交易日,早前期待重現2015年至2016年的下跌周期,故預料指數在2月中見底回升。不過,今次看似提早見底反彈,正好配合中美元首為談判取得共識改善市場氣氛,加上內地加碼為經濟注入新動力,避免經濟放緩加劇,短期有望持續反彈。但要留意的是一旦貿易談判取得成果,內地維穩力度或會減低,以應對日後爭拗不休的長期作戰,避免過分降準及全面減稅等措施出台,足以令有較佳開年勢頭的趨向持續,達致不溫不燥。這最新的估計有助投資者作未來入市部署,2月份應是理想獲利回吐期,27500點之上是逢高減持的合理水平。

隨着春節將至,市場一方面為未來10個交易日的𢭃利是尋寶準備,特別是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於1月30日至31日到訪華盛頓,進行下一輪經貿會議,其成果足以左右整個春節期內的氣氛,不排除未來幾個交易天大市表現反覆偏好,但下周將進入拉鋸局面機會不低,估計未來數天會不斷釋放時好時壞訊息,雙方各自爭取談判籌碼。

預計美方鷹派將致力在確保知識產權,以及加速縮窄中美貿易順差大做文章,由確立定時檢討及成立監察小組確保成效,但同時要令中方有體面地下台。基於總統特朗普急於在限期前獲取某時段的談判成果,為未來兩年爭取連任賺取民意,估計達致階段成果機會不低,一如他在與民主黨就興建圍牆撥款談判先硬後軟的談判策略,無論如何下月4日大除夕前,將可決定這個春節的氣氛。

春節概念可炒不宜揸

當然,傳統春節在春運及長假期帶來約40日的影響,一眾內地消費運輸類A股均已受追捧,帶動今年外資通過互聯互通淨買入341億元人民幣A股,按年增加40%。而上周外資追捧貴州茅台、五糧液、美的集團及格力電器等春節對白酒及電器類需求大的板塊個股,其他涉及交通運輸的航空及高鐵類股份亦有表現。

本港相關的消費股份亦可望有不同程度的炒作,近期家電的TCL電子(01070)、海爾電器(01169),飲料的青啤(00168)及華潤啤酒(00291),零食的康師傅(00322)及蒙牛乳業(02319),體育用品的安踏(02020)與特步(01368),百貨業的百盛(03368)及金鷹(03308),物流的中國外運(00598)及海豐(01308),以及公路的浙江滬杭甬(00576)和深圳高速(00548)均有表現。至於傳統休閒的濠賭板塊,亦急不及待反彈,新濠(00200)、銀娛(00027)、永利澳門(01128)及澳博(00880)已有炒上跡象。

不過,要留意這批炒新春概念股宜炒不宜揸,除了部分獲政策扶持的板塊有望反覆向好,不少股份累積一定升幅後,將難以持續漲勢,以抱持今年市況起伏大、利炒上落的入市策略。不過是否抱着𢭃利是心態短線炒作,視乎閣下以何種心態入市吧!

內地車廠多急功近利

近日與好友談及中資汽車股股價從高位回落五、六成,不少應有反彈空間,包括龍頭的吉利(00175)由高位30元回落不小,一方面反映整體汽車需求疲弱,市場競爭加劇,另方面未來內地市場開放,放寬外資企業在股權及合營比重,打破中資汽車企業的優勢,更在研發質量上比下來。

事實上,目前汽車業側重吸引眼球的新型號為賣點,但在提升產品質量及零部件上缺乏研發創新,一如目前全球汽車業正朝向發展新能源汽車,研發新一代的電汽成敗,將主宰個別汽車生產商未來二三十年的市場競爭及地位,只是內地廠商及經營手法過於急功近利,缺乏對中長線的投資承擔,對創新知識產權缺乏保障,局限其研發投資。

難怪部分研發企業多尋求在海外確立成果取得產權後,才以外銷轉內銷手法,引入內地企業資金投資,看來40年改革後再步入新一代創新的改革時代,實須打破內地企業以賺快錢營商心態。否則中央推行創新板勢將重複包括本港的GEM,以至內地的新三板等困局,成為大戶賺取中央補貼資助,令股民成為圈錢為本的受害者,不利內地股市長遠發展,亦令資金錯配情況惡化,對整體經濟發展無大貢獻。

無疑未來改革涉及不同層面的利益及政策轉變,特別是扭轉內地營商過於以短線利益為大前提的心態,往往透過藉中央的扶持圖利,勝於務實研創發展,確立正確的政策方向,扶助效果事倍功半,值得各界深思,足以左右未來改革的成效。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