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15日

譚新強 中環看世界

三國思維比修昔底德陷阱更適合

過去兩周全球股市反彈得不錯,恒指由低位升了7%,標普更一如我從前WWE摔角的比喻,差一點點就到熊市即馬上強力拗腰,從平安夜至今漲幅達11%。最大原因是美國聯儲局放鴿,表示今年很可能放緩或停止加息,少數市場人士甚至預期年底會減息;似乎連更令人擔心的QT(量化緊縮)都有商量,但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再次放出混亂訊息,剛說完QT步伐也是data dependent(視乎數據),不久後又稱必須繼續縮小資產負債表,且要substantially(大量)縮減。現在已縮至約4萬億美元,本來巿場預期QT減至約3.5萬至3.7萬億美元左右便停止,但若只再減10%至15%,算不算substantial呢?

鮑威爾口風反覆

我並不反對在可能的情況下繼續收緊貨幣政策,以備下次衰退的不時之需。除此之外,央行的威信是其最重要的資產(亦是武器)。QE(量化寬鬆)開始時,有人都問時任聯儲局主席貝南奇,QE和所謂印鈔票有何區別,他就一臉嚴肅給予一個學術性答案,區別在於QE是有限期的,在適當時候將採用反方向QT來還原,印鈔票即是monetization(鈔票化),是永遠收不回的。

實際上,兩者區別不太大。眨眼QE至今已10年,資產負債表從GFC(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8000億美元,膨脹至最高峰的4.5萬億美元,如縮至3.5萬億美元就停,即仍「印」了2.7萬億鈔票,雖然很多人辯護美國GDP較之前增長了,銀行監管亦更嚴格,以種種理由解釋為何需要比從前大一些的報表規模,但2.7萬億美元仍是有點太多吧。

所以鮑威爾的問題不在於太鷹派,其實如真的不能再加息,也未必是好事,因意味經濟前景不濟。問題在於他的不穩定性,一時說息口仍遠低於R*(自然利率),不到一個月又改稱快到R*,經濟沒變化得那麼快吧。現在QT也一樣,原先聲言automatic pilot,後來看數據變即暗示將放緩,現在又說仍有一大段路。謹記,credibility是央行最重要的資產,不要輕易犧牲它。

無論如何,喜見美元真的開始轉弱,美滙指數(DXY)下調至95.3附近,仍希望跌穿95。反過來EM(新興市場)貨幣走強,人民幣更升至6.75,讓我稍為減輕對EM的擔憂,但仍不可完全放心。

無序脫歐風險增

早說過今年最大的風險是政治而非經濟。大家也擔心全球經濟放緩(本周開始的美股業績期,可看出端倪),但部分原因也是來自政治,包括貿易戰、美國能否通過基建方案,以及英國國會終於投票表決的脫歐方案。

看來英國國會這次表決沒什麼意義,因為未投已幾乎肯定不能通過,要留意的是輸的程度,是只差十來票,還是高達60票。如差距不太大,歐盟或仍會考慮再進行談判,稍為放寬條件,未來或仍有第二次表決通過機會,但仍須英國主動向歐盟要求延長脫歐死線。若差距太大,就沒什麼好談,只可等待英國自行決定。

屆時情況一定混亂,最差結果是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一直恐嚇的無協議脫歐落實,到時英鎊必遭殃,肯定跌穿1.2美元,甚至1.1都有可能。最怕是連把歐羅都被拉低,重新推高美元。但市場似乎不太擔心這可能性,英鎊仍站穩1.27美元以上,市場更像在冀盼出現第二次脫歐公投。

我同意這個可能性在增加,但情形必非常複雜,文翠珊的保守黨政府必然變得先倒台,或舉行國會選舉,但郝爾彬(Jeremy Corbyn)領導的工黨也未必有足夠席位來組成政府,況且工黨原本也是支持脫歐的。假設重來一次公投,結果改為留歐險勝,支持脫歐的人會接受嗎?留意文翠珊早前已宣布軍隊提高戒備。到最後,會否需要英女皇以她一生努力經營得來的至高無上威望,破例運用其權力來維持國家穩定呢?

特朗普言行古怪

稍為看長遠一點,最大的政治風險仍源自美國。當地政局愈來愈似一場永遠醒不過來的噩夢,劇情比任何間諜電影更出人意表。上周末《紐約時報》爆料,FBI在時任局長科米(James Comey)被炒後,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形跡可疑,決定立案調查,但現在估計案件已交由特別檢察官米勒(Robert Mueller)處理。

最近有人留意到特朗普的一些言論極為奇怪,例如在內閣會議上,竟然對着傳媒說,前蘇聯在1979年攻打阿富汗並非侵略戰,而是為了打擊恐怖分子,所以是合理軍事行動的歪論。是否屬實不重要,關鍵是當年美國是站在支持Mujahideen游擊隊的那一邊,抵抗蘇聯入侵。後來他們確演變成阿爾基達(Al Qaeda),此為後話。

為何突然重提舊事?原來俄國國會正準備通過篡改這段歷史的議案,但對世界大事都不太關心的特朗普,怎可能會知道並關心這宗小事,且站在俄國那一邊?去年已有類似個案,在一次霍士新聞(Fox News)訪問中,特朗普突然講起小國Montenegro(黑山共和國),無端詆毀黑山國民非常aggressive(侵略性),隨時引發出第三次世界大戰。在去年NATO(北約)峰會上也出現奇怪鏡頭,特朗普搶位粗暴推開另一名領䄂,「湊巧」就是剛加入NATO、第一次參與峰會的黑山總理。

黑山如何得罪特朗普或美國?答案是沒有,但黑山因加入NATO就得罪了俄國,故俄國曾嘗試干預黑山選舉,甚至計劃綁架或暗殺這位總理,幸好及時被發現阻止。有人認為,這些偏幫俄國的觀點是由普京在電話中告訴特朗普的,但情況或許更壞,疑在白宮內有俄國特工直接待在特朗普身旁。

早前特朗普前競選經理馬納福特(Paul Manafort)再承認一條非常關鍵的罪名,隱瞞把秘密民調資料交給了一位極接近克里姆林宮的俄國女律師,她可能是間諜,已被紐約控告洗黑錢,現潛逃在俄國。特朗普及其團隊的通俄證據已愈來愈多,所有人都很不耐煩地等待米勒完成調查,交出報告。

米勒報告反高潮

米勒的處境很尷尬,雖然一早已宣布俄國沒有改變大選結果(從何得知?),但有關特朗普的各種罪證不停堆積上去,可能包括違反選舉捐獻的掩口費、妨礙司法公正、賄賂和洗錢等。

再重複一次,彈劾總統的憲法標準是「Treason, Bribery, or Other High Crimes and Misdemeanors」。High Crimes and Misdemeanors的定義模糊,較難判斷,就算有罪,亦不等於必須彈劾。Bribery則較清晰,如特朗普有貪腐,例如上任時的宴會基金,好像有4000萬美元失了蹤,假如是進了特朗普的口袋,事情就好辦了,可能是把他攆下台的最佳「罪名」。

問題是愈來愈多逃避不了又匪夷所思的Treason(叛國)證據,如果米勒真的夠膽在報告中指控持朗普叛國,將比水門事件更嚴重不止十倍,美國政治制度將面臨前所未見的憲法危機。之前指控仍未這麼嚴重時,我仍覺得民主黨人可用罪證迫使特朗普辭職,同時以總統寶座作為與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交換特赦的條件。惟一旦罪名是最嚴重的叛國,幾乎肯定不可能有特赦!

或許整個美國的唯一選擇,就是假裝看到甚至讚美特朗普的華麗「總統新衣」,足夠掩蓋其所有罪行,最後定論就留給數十年後的歷史學家。但裝蒜也不容易,年輕的眾議院新丁天真衝動,可能不理後果,仍堅持追查到水落石出。

我亦留意到有些美國網民,開始追到我去年已指出的要點,如大選結果被改變了,不止特朗普應下台,彭斯也沒有接任權利,所以應輪到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上台(類似福特總統經歷……或劇集《紙牌屋》)。

我較cynical,認為米勒報告將是反高潮,可能反過來須幫特朗普故意隱瞞一些最嚴重罪行,而民主黨亦不願推動彈劾。我認為更可恥的是共和黨的取態,似乎仍願盲目支持特朗普,部分人可能真的愚蠢,但有些人如參院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肯定不是,明知特朗普不行,但仍只有極少數人有膽量跟他對抗。我相信更根本原因在於美國人已不太害怕(或低估了)俄國,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反蘇情緒完全不同,現在美國人已認定中國才是最大競爭對手。

普京爛牌復仇戰

退一步看全球局勢,俄國處境很差,經濟不好,政治制度更壞,人口下跌,是一手很爛的牌。但不得不佩服普京的計謀和策略,把這手爛牌打到出神入化。俄國完全看穿美國憲法中的所有漏洞,精準出擊。此文獻已有近250年歷史,日久失修也不為奇(同時亦極難修改),如果是軟件,已出到250.0的update版了!

很重要的一點是,今次跟一般間諜任務明顯不一樣,更加恐怖。通常顛覆行動都盡量低調,但這次俄國似乎反而故意愈來愈高調,持續放料故意考驗美國「自欺但不欺人」的能耐,嚴重破壞整個政府最寶貴的威信,甚至穩定性。俄國擁有大量核武,有恃無恐,根本不用擔心軍事報復。

如果民主黨真的不敢彈劾特朗普,又無法逼他辭職,就只可嘗試在2020大選中擊敗他。以中期選舉結果看來,機會應該不低。但歷史上美國總統重選勝利的概率約為三分之二,再看特朗普的支持率雖不高,僅約42%,但頗穩定,反對率較高,約有52%。問題是暫時有興趣參選的民主黨人多達20多位,攤薄了傳媒焦點和籌款能力。

相反,特朗普成功利用墨西哥圍牆和政府局部關門的人造危機,一來分散注意力,二來對籌款有極大幫助,已超過1億美元。對美國來說,如明知特朗普有罪,但仍讓他繼續做下去,對整個美國民主政治制度,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的三權,都製造極大長期傷害。二戰以來,全球安全依賴美國軍力,世界秩序亦以美國的意識形態為藍本。故今次衝擊,對全球局勢的影響也極深遠,將在未來幾年逐漸浮現出來。

看來俄國正嘗試扭轉過去40多年來,中美開始建交後(俄國也知道是中國主動的)一直面對的下風和被動處境,徹底翻轉為採取主動。普京肯定想報蘇聯解體、失去帝國之仇,所以抓準10年前GFC千載難逢的機會,利用西方QE政策製造出來的民粹主義,順勢把特朗普推上台,白宮成為顛覆美國的ground zero,實在遠比古希臘神話中的Trojan Horse更成功、更震撼;亦可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同樣不費一兵一卒,且成本遠低於列根冷戰年代的軍備競賽。

表面上俄國似乎想靠攏中國,去年還邀請中國參加Vodstok 18大規模軍演,並購入數千億人民幣的中國國債,是其最大買家,亦起重要帶頭作用,感激!但請勿忘記,中美貿易和更重要的科技戰,也是特朗普上台後才故意挑起的。

看清楚後發現,不可輕視看似經濟很薄弱的俄國(GDP僅1.6萬億美元)。全球局勢可能比只有兩個權力中心的修昔底德陷阱更複雜和凶險,或又回到需要翻讀三國歷史的時候了。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