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5日
今天在商業媒體見到很多不同類別的商業2.0、3.0、4.0,但全都是硬繃繃的東西,如工業2.0、3.0,通信的4G、5G等。作為企業領袖或政府的商務官員,首要任務是為腦內的商業知識韌件更新換代,到底你現有的韌件是2.0還是3.0呢?首先我們去追溯什麼是1.0。
工業革命後,世上首兩家管理諮詢公司於1926年在美國成立,可以將此年欽定為商業思考1.0的開始,然後有各式各樣的管理大師陸續面世,其實都只不過在這個1.0象限中,前後左右高低地應運而生;而所謂商業思考1.0,主要內容是如何解拆客戶/東主/員工之間的三方角力。
公司治理高清化
知識2.0時代又是在什麼時候產生的呢?應可算是2002年左右,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 Oxley Act 2002)在美國出台後,引起一大輪的上市公司董事局改革,進化成客戶/股東/董事/僱員四方角力;而商學的精髓,管理學Management逐漸淡出,由治理學Governance入場。要說明這演變的複雜,得將我們的商學工廠──大學,比喻為昔日製造顯像管的電視機廠,有一天政府突然宣布數碼高清廣播,工廠要一夜改為生產薄屏/16︰9/高清,一時間當然適應不來,須逐步減薄機身、拉闊畫面及提升解像度至高清。但觀眾的適應,比電視機的進化更慢,因董事階層的出現,令社會上的高端分子出現種種迷惑︰執行董事既要面對社會,又要管理員工,還勉強可理解,非執行董事不執行就算了,但怎恰如其分地理解獨立董事?馬斯克一手創立的偉大企業特斯拉,為何會給美國證監會拉下馬,強行插入一個非執行董事Robyn Denholm羅賓.德霍姆女士當主席?馬斯克算不算下了台?抑或仍在公司?特斯拉仍屬於他嗎?
地球已經由戴卓爾時代的三角矛盾︰客戶/東主/僱員,進入新世界的四角矛盾︰客戶/股東/董事/僱員。戴卓爾時代最主要的矛盾,是政府作為煤礦場的終極東主,與礦工之間的東主/僱員矛盾;而特斯拉的矛盾,在於創辦人馬斯克作為董事,掀起內幕交易式活動剝削小股東利益,政府才出手干預改變董事局結構,但基本矛盾仍在董事局與股東之間。
現世的商學工廠(大學),就算個別教授能趕及理解地球發生什麼事,馬上設計一兩個課堂或課程,提供這些當代高級知識,但能改變大學的本質嗎?提供的知識由「管理」轉型到「治理」,改變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問題︰把已普及化的教育回歸到貴族化,這是文明進步還是退步?
三角變五角關係
再細想下去,把新局面形容為四角競爭,或許仍有不足,美國在1930年代股市大崩圍後,大部分企業股權分散,在股東與董事之間新添了一重基金經理,並成了股東代表及維權最熱中的一群,他們生怕低能的董事︰(一)自把自為不聽話;(二)不務正業不賺錢。以中國歷史作為比喻,基金經理是貴族,董事是士大夫。服務企業是個假命題,無論你是諮詢公司還是相關專業服務,到底你是服務管理層、董事或基金經理?專業服務商過去的知識能應用於不同層級嗎?如大承諮詢一脈相承的拆局造王技巧,又能否派上用場?
一般基金經理都自認為受過嚴謹的西式訓練,就算給他們能馬上醫好「不聽話」、「不賺錢」的特效聖藥,也先要把藥來個西式包裝,方能令他們放心吞服。基金經理的字典內,有一大圭臬為「股東維權」Shareholder Activism,但「股東維權服務者」條目卻寥寥可數,筆者曾在一個5分鐘的演講內告訴觀眾︰大承諮詢是「股東維權服務者」,西式的「股東維權」、尤其是美式,因一般沒有大股東的緣故,只能由個別或小撮活躍股東發動攻勢,將本身行為或令業務有問題的管理層拉下馬,稱為維權運動;它與東方版本不同的是,中港上市公司裏有超過一派的參與營運股東,甲派不滿乙派,要將對方拉下,這亦應看成是股東維權行動,尤其甲派的股份比例較乙派為少時,維權二字的味道更突出。
更簡單的說法是︰假如有公司董事或高層用各種手段侵吞資產,巧取豪奪,興訟人先狀告上市公司,獲勝訴後法庭頒令興訟人可代表公司控告相關董事或僱員。更重要的是,一旦訴訟成功,亦不代表企業馬上回歸利潤之路。訴訟成功只代表活躍的某組(基金)股東,能重奪控制於虧蝕路上扭軚,欲重拾增長另須造王技巧。在過去中國順風車的年代,一般基金經理好像幹得有聲有色,但在中美貿戰後的2019年,將成一大考驗。
作者為MASTERMIND大承諮詢主席、教授
WeChatID:davidkho
Facebook:ScalingAcademy壯大講堂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馬場改建公屋不是夢 |
上一篇: | 兒子「年結」教曉我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