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2月25日

柯江明 神州視野

細看大灣區 珠海潛力巨

相信許多熟讀武俠小說的人對「任督二脈」都不會陌生,因為許多蓋世武功都是以打通這兩條重要經絡為基礎,只要掌控所有陰陽經脈,氣血就會暢通無阻。想深一層,此概念其實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有很多相似之處。

根據官方最新數字,廣東省2018年首三季GDP總量約7.06萬億元人民幣,居國內所有省份之冠,其中約80%的GDP來自珠三角9個城市。廣東省城市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並非新聞,這個現象亦同樣呈現在珠三角9市之中,因東岸城市無論在整體經濟發展及規模上都遠勝西岸。

打破東西岸壁壘

正因如此,大灣區未來發展不應只着眼奮力追求經濟數據上的突破,更應致力打破東西岸壁壘。10月開通的港珠澳大橋正是建基於此層面的新突破,但大灣區欲真正成為一個世界頂尖的城市群,更須在基建、政策及文化等不同領域上產生更大的共鳴與連貫性,才可充分利用區內地緣優勢及多元性。

灣區東西岸的差距有多大?西岸的珠海現時擁有超過30家境內外上市公司,東岸的深圳則有約400間境內外上市企業。當然,單看上市公司的數量無法完全反映兩地差距,尤其是各市發展重心有別,如內地兩大證券交易所之一的深圳交易所就扎根在深圳福田區,故自然可吸引較多上市公司進駐。

無可否認,深圳近年不論是金融、基建、醫療、教育及創新發展等領域都發展迅速,這在一定程度上歸因於毗鄰香港有專才及技術上的優勢,礙於地理環境所限,珠海與香港在以上範疇的交流確較遜色。

大橋開通迎機遇

然而,珠海的未來或因港珠澳大橋而改寫,因為發達的交通網絡往往可帶動人才、貨物、現金及技術的流動。深圳或多或少是因為多年來外地專才及資金的不斷湧入,加上政策配合,才能成功崛起晉升為一線城市。在大灣區發展規劃的帶領下,珠海及西岸其他城市現時有望迎接類似深圳當年的發展機遇。

珠海身為經濟特區之一,相比許多城市在政策和賦稅上更佔優勢,未來發展將主打高端工業、海洋經濟及生態農業等領域。當然,「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經濟動力絕對需要建基於一個深厚的金融市場,才能為企業提供足夠的資金作出調研、生產、發展及併購。

目前,珠海和深圳在金融業的發展存在明顯差距,珠海橫琴現時只有6000家商業保理、融資等金融機構,至於深圳卻多達6萬。我們相信,隨着日後珠海經濟活動日益頻繁,配合當地人口增長加速及特區優惠賦稅措施出台等,將令該市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進一步攀升。

作者為惠理基金量化投資聯席董事總經理。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對投資及市場的觀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