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
恒指周五收報26063點,跌92點(0.35%);周初受惠於「習特會」為中美貿易戰取得90天的緩衝期,港股顯著上升,可惜美國長短債息倒掛「凶兆」乍現,加上「華為事件」令中美關係再添疑慮,恒指整個星期回落442點(1.7%)。港股不致於暴瀉,美股周四(6日)奇蹟V彈應記一功。
美股周三休市,悼念已故前總統老布殊,於周四復市當日,三大指數早段急挫,道指最多勁插784點(3.14%),惟受聯儲局或在明年不再加息的憧憬刺激,尾市收復大部分失地,埋單僅跌79點;納指表現較佳,曾挫2.43%,最後卻倒升。
標普500指數也一度下滑2.91%,雖然成功拗腰反彈僅跌0.15%,但預計將步納指後塵,逃不開「死亡交叉」(50天線插穿200天線)的魔爪。附【圖】所見,標指周四收市50天線與200天線差距已縮窄至不足2點,如果再沒有奇蹟推動大市短時間內大幅上揚,相信死亡交叉未來一周將降臨在最具代表性的美股指數身上。
市場研究機構Bespoke早前以更嚴格定義的死亡交叉(除了50天線跌穿200天線外,更要兩條平均線同步向下),統計由上世紀「大蕭條」至今的數據,發現自1928年以來,標指共出現死亡交叉12次,其後3個月及6個月平均分別有3.53%和7.45%進賬,而且上升比例逾七成半。
信報投資研究部以1980年後的數據計算,結果亦類似,標指近40年來共出現18次死亡交叉(毋須兩平均線向下),發現其後短期錄得跌幅機會雖較大,惟隨着時間伸延,指數上漲比例都會提高,平均變幅也由跌轉升。
本欄早已指出,納指在死亡交叉後博取短線反彈有不俗的勝算,而標指情況亦相若,即使出現死亡交叉,也不應急於沽貨;這和分析3個月與10年期債息失守0.5厘的結果吻合(詳見12月7日本欄),美股中短期內依然具看好的條件。
何以這個用上「死亡」定名、一直被視作利淡後市的訊號,似乎沒能在美股身上發揮可怕的殺傷力呢?原因之一,是死亡交叉訊號相對滯後,出現時其實代表指數已下滑一段時間,醞釀反彈。
至於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美股多年處於長期牛市中,出現死亡交叉只屬步入調整階段,在消化沽壓後便重展升浪。
值得留意的是,就算在大型熊市,例如1987年股災、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以至2008年金融海嘯,由於死亡交叉出現時,股市已錄得若干跌幅,因此亦有機會迎來中短期的反彈。
然而,投資者不要忽視,在熊市時死亡交叉後仍會極深度下瀉,除非確定今次美股未致步入大型熊市,否則,即使博中線反彈存在一定贏面,也不宜過分進取。
信析|信報投資研究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60市況概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