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
美國今年感恩節零售大豐收,「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實體及網上銷售,以及「網絡星期一」(Cyber Monday)都有強勁表現,亞馬遜股價周一(26日)飆5.28%,早前捱沽的科技股亦紛紛反彈,帶動納指回升2.06%,可惜仍無法阻止納指出現2016年1月後、近3年來首個「死亡交叉」(50天線跌穿200天線)。
科企是美股這一波牛市的火車頭,蘋果和亞馬遜市值於第三季先後突破萬億美元,怎料10月美股遭遇重創,蘋果股價極速下挫25.2%,「市值一哥」地位更一度拱手讓予「老牌科技股」微軟;亞馬遜由9月份高位最多瀉30.7%,「二哥」位置早已不保;至於FAANG其餘三股:Facebook、Google母公司Alphabet和Netflix,分別在9月20日、11月15日及11月20日出現死亡交叉。此外,死亡交叉於11月初亦已降臨由10隻科企巨頭組成的紐交所FANG+指數。
死亡交叉一直被視作利淡噩耗,是否真的預示美股「長牛」正式告終,甚至開始漫長尋底之旅?統計1980年起近40年數據,納指合共有23次死亡交叉(不計今次),惟隨後大市走勢不但沒有一面倒向淡,反而因訊號出現時指數已錄得相當程度的跌幅,多數能從低位反彈。
附【表】所見,比較納指過去38年死亡交叉出現後不同時段的表現,上升比例由其後5個交易日的65.2%,逐步提高至50個交易日的78.3%,即時間愈長,升市機率愈大,而獲利幅度也會隨着時間而增加。
換言之,投資者若看到死亡交叉而造淡納指,勝算固然頗低,更有可能被挾淡倉。
另外,納指對上23次發出死亡交叉至面對「黃金交叉」(50天線升越200天線)期間,歷時14至394個交易日(平均128天),平均進賬5%,變幅中位數為8.36%,上升比例達82.6%。表面看,趁死亡交叉入市並持有至黃金交叉重現,似乎是個獲利不俗的策略;惟值得留意的是,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及2008年金融海嘯時死亡交叉後分別累積下瀉47.4%和21.2%,投資者不要忽視這方面的風險。
究竟大型熊市會否來襲?從基本因素分析,暫時機會不大。與當年科網泡沫時期不同,科企現在都有實質盈利支持,納指目前市盈率已回落至約39.5倍,明顯較2009年時逾60倍為低,更遑論2000年的100倍以上。除非環球宏觀經濟急速惡化(例如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升溫),並催生環球金融危機,否則,納指短期再度大幅下滑的機率相信不高。
另一方面,據彭博追蹤紐交所FANG+指數表現,以往幾次下跌超過15%後的1個月至3個月內,指數回彈8%至27%,且能續創新高。總括而言,儘管納指面對近40年來第24次死亡交叉,根據歷年統計,後市不宜過分看淡,短線甚至可考慮建好倉博反彈。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60市況概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