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日
恒指與道指延續互相追逐的走勢,月內大市焦點離不開習特會、美滙,以及美債孳息去留,在後市存着較多預期性低的變數下,不排除2018年餘下日子內,大市暫難擺脫大幅起伏的困局。
市場戲言股市一味靠「估」,但亦有溫故知新的統計數據作依歸及參考,從筆者關注過去40年出現的「10年周期論」而言,反映恒指在逢「7」、「8」均進入較大幅度的調整,多少涉及期內經濟與投資周期性進入調整階段。雖然催化大市升跌的因素各異,有政治因素,亦有來自外圍經濟及金融爆破等變數下產生。不過,單從1997年與2007年兩個較接近年份的大跌市來揣測今次跌浪,似較符合中港兩地政經融合下的跌浪分析,而兩者均顯示恒指從高位見頂回落,其後回調均經歷三個季度下跌,而第四季度有望見底回升反彈。
市場全面聚焦習特會
以此推算,2018年首季港股見頂,明年首季才是見底反彈之期,或許亦配合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後及總統任期第三年美股均有較佳表現的統計。如果從基本因素分析,面對中美博弈拖慢中港企業與經濟表現的影響,明年首季企業將陸續公布2018年度業績,其股價表現應反映及消化相關業務受中美貿易戰的拖累,再配合美國總統特朗普致力提供較平穩的經濟表現下,明年第二季帶來一段小陽春的反彈機會不低,對中線投資者或許可作為部署收集較理想時刻,過早入市要承受一段較大起伏的考驗,亦所謂賺辛苦錢日子。
現階段提出這個見底假設,主要是配合月內市場關注習特會舉行在即,市場包括筆者亦期待雙方有望達成一個過渡性的貿易協議,減低明年初中美全面實施提高兩國的貿易關稅,對兩國以至全球經濟增長帶來直接拖累。
無疑,這主觀願望是基於中期國會大選後,特朗普將面臨較多涉及內政的困擾,適度向中國取得初段成果有益無害,基於中美在不同意識形態上的博弈勢將長期持續,一次會面難達致具體解決紛爭,只是配合各取短期所需,包括中國亦為未來部署針對全球政經定位爭取較多時間空間,減低短期內地要承受的經貿衝擊,以保持日後干預市場維穩的能耐。
短期協議對中國肯定會帶來某程度的利淡影響,期望中線能作全方位修補本身的不足,因此,最終能達致某程度的妥協依然不利股市,極其量帶來短暫紓緩,減低博弈下的反彈;至於不幸雙方博弈爭持不休,甚至呈現博弈升溫,特別針對美方不合理要求中國放棄「2025中國製造」這涉及國家發展計劃,即第四季港股肯定無運行,如期尋底持續。
在習特稍後於20國峰會會面之前,雙方採取的談判態度足以令市況表現飄忽,最終還是取決於習特會的結果,正好為恒指維持在筆者早前建議在25200點以下收集,26500/27000點之上沽空的部署,足以左右短期市況。
內地維穩措施有倒退之嫌
周內有騰訊(00700)公布第三季度業績,面對盈利增長預期下降,市場亦關注何時內地恢復新手遊申請,但從最新涉及處理電競事宜看似短期解禁有難度,而且騰訊會否派發特別股息慶成立20周年可能性亦存疑,令近日股價波動,短期受制50天線水平。
另外,內地陸續推出連串維穩措施,由放寬企業進行回購的限制、穩定股權配置,以及放寬對中小民企的融資等,稅改鼓勵消費及改善民生,對企業經營減低成本,適度對去槓桿的寬鬆,某程度有助企業面對燃眉之急,降低火燒連環船的骨牌效應。不過,不少措施予人有摸着石頭過河,部分更有倒退之嫌,為日後帶來不利的後遺症,除了過分動用有形之手的規劃,降低市場主導,對投資者更構成政策風險不斷提升。
而在市場資訊監管日趨嚴厲下,不利企業營運,特別在金融創新方面帶來發展局限,或許這發展中線有利本港作為資訊發達及全面開放式下,突顯出本港有望維持作為中國主要金融中心地位的鞏固性,目前內地似為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手段解決短期陣痛,如何掌握對產業鏈的寬緊減低日後後遺症,亦是對習近平時代的考驗,猶幸內地維持半開放式市場,自保明顯較容易,減低大型衝擊的疑慮,一切還是等着瞧。
面對目前入市談不上有利作中線投資部署,着眼於短線投機炒作為主調,投資A股最佳還是針對一批重磅明星股,包括茅台(600519.SH)、五糧液(000858.SZ)等白馬股、消費股則以美的(000333.SZ)及格力(000651.SZ),其餘有藥品股等舊經濟股為主,勝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錯,刻意投入概念政策股容易被縛。
至於港股受外圍政經變數影響大,特別是美國未來一年加息步伐,對樓市會否帶來遲來的衝擊等因素,以及中美貿易談判結果、短期英國脫歐及意大利預算案的爭拗,加上企業公布業績及預期展望,現階段容易帶來難預測的起伏,更難找到具信心的強勢板塊及個股,着着反映第四季尚非積極入市良機,只宜作短炒,無春江鴨下犯不着急進。猶記得兩個月前訂下市盈率回落至10倍或以下,約24000/25000點水平可作短期見底的入市水平,近月正好處於在24500/27000點水平徘徊待變。
「光棍節」數據有玄機
從剛過去的內地「光棍節」網購銷情,表現看似零售消費市道尚可,在阿里巴巴以提早半個月預購帶來創紀錄的2135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7%,以近10年較高基數計算已屬不俗,但企業盈利貢獻有待了解,加上一節淡三墟的傳統智慧下未見一眾消費股有突出表現,反映股市永遠是跑在現實之前,投資者對較正面訊息抱審慎態度正好代表市場情緒低迷難消,反映後市離見底尚有一段距離。
至於一眾預期受惠高銷售量的股份如物流、消費零售及紙業股,普遍表現亦屬一般,明顯遜於去年同期,似屬不祥之兆。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炒合併憧憬 大唐發電可吼 |
上一篇: | 撈貨意願重燃 科技環保受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