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27日

陸永 財經coffee

中國式違約危機

美國加息、中國經濟減速,以及中美貿易戰,每項風險都打擊投資者意欲。「水」緊是中國四周可見的現象,不要說一般民企借錢難,就連上市公司亦出現問題。看看興業太陽能(00750),公告指未能支付2018年票據到期付款,其中最可怕的是交叉違約,所謂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未能支付2018年票據,就令銀行信貸、9.3億元人民幣在2019年8月8日到期年息5%的可換股債券、2.6億美元在2019年到期年息7.95%的優先票據,以及其他有關票據及可換股債券同時發生違約事件。違約事件發生後,債權人有權要求你馬上還錢,最後就要公司資產及債務重組。

究竟中國又有幾多債呢?首先,債可以分為外債或內債,外債就是借外幣,而內債就是借本地貨幣。中國總債務佔GDP 250%左右。內債方面,政府欠債包括政府政策銀行債券、鐵路部的欠債等,合共有近48%;私人債務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企業債,另一種是住戶債,企業債佔GDP145%左右,而住戶債約有45%。外債方面總數為15%左右,其中不到0.2%為政府外債,其餘14.8%為企業外債。

外債佔比低 人行可拆彈

最近有媒體指出,中國會爆發違約危機。沒錯,今年中國違約事件是轉差訊號,2018年至今債券違約規模近830億元人民幣,遠遠高於去年400億元人民幣的水平,但違約情況多了,又會否導致大規模失控的債務危機?筆者就認為不會。如上文所說,中國絕大部分的債都是用本地貨幣,而控制資金供應的又是人民銀行,所以人行有能力把危機化解。

過去20年,你看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是如何發生的?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全因外債太多,企業、政府都用美元借下大量貸款,國家資金外流,當地貨幣兌美元價值下跌,結果就是企業還不了錢違約,觸發信心危機,引發貨幣暴跌。相反,現在中國企業債的數目增加。在美國加息的環境底下,中國要保持人民幣的相對價值,亦要跟隨。而加息即是減少信貸,亦即是中國所講的「去槓桿」,資金鏈斷裂而導致今時今日的情況亦是無可厚非,而注定有很多實力不夠的企業會因槓桿過高而在市場消失。

借外債的國家,在利率提高、貨幣下降的情況下,企業的倒閉潮會來得很快。相反,中國有能力控制提供資金的情況下,就可以化險為夷。試想想,本來借出的貸款有20%要違約,沒有自主控制的情況下,一天就會全數違約。但如果你有「選擇」的話,就可以分開20年,每年讓1%的人違約,最後無聲無息解決問題。

本人及與本人有關之戶口沒有持有以上股份及相關衍生產品權益。

https://www.facebook.com/coffeehkej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