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5日
炒股與投資的分野相當細微,以致許多人也用錯方法,結果當然差,例如短炒變長揸,炒賣不看技術分析等等。可是用對方法才只是入場,你還需要與對家及不斷變化的市況鬥爭,所以鬥的不單止技巧,更講心態,用對心態才能賺大錢,今次筆者用兩個現實角色去形象化分享一下當中的致勝因素。
先重提一次筆者的投資投機定義,投資是放入資金在一項有現金流產生的項目上,以收到未來長賺長有的收入及最好是增加了的本金;投機炒賣單純為了低買高賣去賺到當中的價位差價,兩者出發點不同,但投資有時也會涉及部分炒賣,例如牛市三期頂位你去買股票,未來無論收到多少股息,也會面臨本金的暴跌,有興趣重溫,請用信報網上版去看筆者過往的文章。
找出適當資產 配合目標利潤
投資通常是長線,皆因你要等放入去的錢經過公司的實際經營利潤來提供股息給你,是與炒股價上落完全不同的取向。
港股絕大部分增長股都不派息,而成交高的都是增長股,可見絕大部分香港散戶都不是真正看重投資這方面,原因大概有三個:一是認為股票本身是假的,所以不如集中短線;二是炒上癮,投資已經不在他們的字典裏面;三是新手無知被誤導。
香港社會氣氛如此,想投資的人就很易受到影響,因而只專注於短線利潤,見哪隻股一升便買,就如一個不稱職的領隊,一看到有好球員就出高價去買一樣,但花了數千萬買回來的球員,原來並不適合你的球隊,白白浪費大筆金錢。
投資本來就是要找出一些能在未來帶給配合你目標利潤的資產去制定組合,這與做球隊的領隊一樣,好領隊就是要選好合適的運動員並作好部署去打贏比賽,選人最為關鍵,選錯球員(股票)的話便只可碰運氣,因為你不能亂落場,就算你是施丹上身也沒用。投資生意開公司也是一樣,你不懂選人就自己做到死,很多初創企業就是由「球王」帶領,卻結業收場,皆因識踢波不代表懂帶隊。
選好隊伍是做領隊的第一步,但如何帶隊,知道哪個隊員應該留,哪個應該踢走,以及在不同情況下換人上場應戰才是關鍵,例如有些人一投資便買20隻股票,多到自己管不了,其實與足球11個人已經足夠一樣,一個好組合10隻左右已經足夠,要多不如去買ETF還划算。
此外,帶隊還須管理團隊信心、分析市場變化等等,與投資極相似,大家可以借鑑參考。
提升心理質素 臨場靠潛意識
絕大部分散戶都是炒家,但不知道炒家需要的是運動員心態,體能(資本)及技巧(炒技)對運動員(炒家)固然重要,可是心態卻能完全改變這兩項因素。出色的奧運選手4年才有一次表演機會,一次表演或許只是短短10秒,鬥的是提升心理質素來發揮出最佳狀態,炒家作出低買高賣的動作好比運動員的動作般精準,炒即市的都知開市首一個小時隨時可以做完你一天的事,甚至你夠膽大注高槓桿的話,開市一個小時隨時等於一個月的回報(或損失),落場時許多變數也會大大影響心理,過度負面及正面均有問題,而且稍一遲疑便會血本無歸。
好的運動員都不會落場後才想如何做,他們落場後都是透過潛意識運作,能做出金牌成績都是透過平日不斷練習再練習,賽前用意識去訓練出好的潛意識,正如大家開市後才開始想沽出或是買入期指的話大多悲劇收場,因為當下你已經相對受大市影響而失去自己。
對運動員及炒家來說,勤力並不足以致勝,訓練出穩定表現才是關鍵,因為你不能在比賽完後投訴:「我平時練習表現會更好,勞煩大會重賽!」就如你錯過某隻股票,再提都是浪費時間,保持上場時能發揮表現才是炒家的致勝關鍵。
當然,股市炒家比奧運選手更易做,因為能上場的機會多,所以更像是足球員或籃球員,你一年可以有許多場比賽,鬥的是全年的比賽能入多少球及能否不受傷。
老手炒家不只講求短線利潤,更講求全年200場比賽保持效率,但許多新手認為炒股要像電視所看的一鋪發達那樣子,炒樓或許還可以這樣玩,但就像一些新手足球員奮勇出擊意外受傷而終身停賽,一注定勝負的行動會成為英雄或烈士,從來是看你的運氣;若不想成為烈士,便要靠每次細注來保持長線成功,並在每一場比賽後檢討及練習,保持積極心態,令自己在下一場比賽能有更好表現。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型格時尚耳機 以聲音改變世界 |
上一篇: | 澳滙與股市 同坐過山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