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3日
特區政府天天說香港土地供應不足,叫香港人接受移山填海的建議,然後由董建華牽頭的團結香港基金則大力和應兼建議在東大嶼山大幅填海,興建一個2200公頃的「東大嶼都會」人工島,然後連接新界西、大嶼山和香港島西,並且可藉着與港珠澳大橋和大灣區連接,實現「一小時生活圈」概念。
看見這些「一小時生活圈」口號,大家是否覺得似曾相識?我不知道大家有何想法,不過,林日彥每次一聽見這些口號自然會從心底裏打冷震出來。
想想當年特區政府在香港推銷高鐵的時候,何嘗不是用上這些口號?林鄭常常叫香港人不要帶有色眼鏡去看待高鐵或跟大陸有關的事情,但事實是香港人看到的是一條完全貨不對辦的高鐵。
大陸官場文化植根香港
什麼高鐵「一帶一路」夢,到這個大灣區計劃,說到底,其實通通就是透過不同的基建項目,先叫香港人掏腰包出錢,然後再來是把大陸那套官場文化,植根香港。高鐵鬧劇,大家有目共睹。當年很多反對聲音已經質疑,究竟高鐵對香港的實際經濟效益有多大?究竟「一地兩檢」問題如何處理?實際行車時間?還有站務問題?票價利潤分成問題?回報率問題?西九站管理問題?高鐵班次問題?到今天,大家發現原來通通都可以貨不對辦。
望望這條由香港人斥資864億元興建的高鐵,原先政府告訴香港人,48分鐘可由西九站到廣州南站,實踐什麼一小時生活圈,到頭來大家發現直通班次少之又少之餘,就連行李過大也要托運,抵達時間是人貨不同步。搞完一輪隨時發現在紅磡坐火車上廣州市中心,更方便快捷。
說到「一地兩檢」的審議,香港人就更加看見何謂兩地文化差異。昔日的香港政府及港鐵(00066)營運,向以開誠布公為原則,亦會視香港記者為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但是從整個高鐵開放日、到售票日的安排,香港人只看見新華社可以在開放日獨家採訪並進入不到的樓層,到日前的公開售票日,香港記者更要像買民間特首劉德演唱會門票一樣,3天前去排隊?這不單是笑話,更反映跟昔日安排迥異。
大白象工程 劣質管理
然後大家又會發現站內有隱藏樓層是之前沒有遞交立法會審議的,然後無端又告訴香港人有多達700個內地執法人員會在站內執法,接着又傳出港鐵要每年支付1億元膳食開支,雖然港鐵事後澄清這是一場誤會。
大家已經看見,這條是由香港人付錢,但根本不屬於香港人的高鐵?香港人只負責埋單找數。那些位高權重的官員,甘願把香港人的金錢及管理權雙手奉上。
如今又再提出什麼「一小時大灣區生活圈」,拜託,別再讓香港人送錢貼大白象工程之餘,更是貼錢買入劣質的官僚管理方式。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