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8日
上周以比較心理方向去分享保住信心的方法,今回繼續分享一些投資或炒賣實戰時的信心自保方法。
首先是要懂得分散信心,留意不是分散投資,而是分散不同策略,例如有些人聽了股神的價值型投資就去分析股票價值來買股票,認為自己的眼光應該比其他人好,學買入後持有,結果只是買入後等運到。有20年炒股經驗的都知「股票只有牛市先會有價值」,「英雄是時勢所造,烈士是自己去當」,所以若你是管理自己的資產時便想想自己想當哪一種了。
切忌押注盲信一招
筆者不是反對分析股票價值,只是此招是神級招式,必須有超人的眼光、耐性及「唔等使」的錢才會見到效果,可惜99%人都不能同時擁有這三種「異能」。據筆者過去十多年的經驗,個人身份的價值型投資者,許多都會在股市輸了信心,因為他們都重注放在一個「策略」上。
不足5年經驗的投資者建議最少要有兩至三個投資方式去出手,不要一開始就盲信某一招,那你便可跟不同策略分離,慢慢以10年時間培養對不同策略的信心,若是找人管理,亦可找兩個不同風格的人去管理(前提是你要夠本錢去請)。能夠分散對投資方法及策略的信心,不會把所有「信心」都放在一個籃上面,亦不會有個人眼光或運氣等影響自信的東西滲入其中。
不過這方法有一個嚴重的缺點,就是要經過時間洗禮,大牛市或大熊市時你會亂信某一招一定可行或不行,例如筆者在2007年中被一個投資初哥的客戶「寸」,一年投資表現只賺六成,他說亂買隻鋼鐵股都賺過倍,經過半年後他輸到差不多要搵樓跳。
第一回提過金錢自信與能力自信,錯過了請到《信報》網上版回看過往文章,上面所提的大多都是關於能力自信,而要保住金錢自信,首先都是已被濫用的老一句:要真正認清投資或炒賣的回報與風險。許多人對風險有誤解,特別是股票比衍生工具低風險,單看價格波幅當然全對,但實務操作是兩回事。筆者對衍生工具相當喜愛,但絕不像新手那種瞓身炒衍生的人,衍生工具有高槓桿,只代表了它是可以低成本達致同樣回報的方法,即是你炒30倍高槓桿便盡量以總投資資產的2%至3%範圍去炒,用30倍炒全副身家有如賭命!除非你的收入相當高及穩定,而且心理質素異於常人地穩定,否則絕對是死路一條。
在筆者的字典裏,衍生工具全力出擊也最多只可用自己資產的極限兩成以內,可少不可多,筆者年輕時下注多一點,現在老了只受得起不超過5%的錢去玩,但只要你打開計數機,把1萬元複息10%回報滾100次便明白我的意思了,少少哋都有1.37億元左右,都應該夠花過世,所以本不可多,輸了不影響信心的才好去,所以用得好的話,衍生是可以減低信心暴跌的風險,因為絕不會輸掉你的退休金,缺點便是要看炒功及技術分析,不適合只愛「買入後持有」的人,亦不適合太貪太急的人。
炒衍生品嚴控注碼
對這類沒有自控力的人衍生是毒品,必須有人幫手控制每個月可出手的極限才可以玩,例如戶口由太太或丈夫入錢,輸得起的才入落去。而投資也是要量力而為,「投資」這個詞相當正面,但每單「投資」多數也涉及「長期」及「大量資本」及「可能性」,「可能性」即是可能賺及可能輸,絕對不會是單邊!所以投資也可以令人安心地輸光身家,而長期投資並不保證不會長期輸錢,「長長久久」這類我們期望的「幻想」相當危險,筆者今年也沒有怎麼認真買過股票,皆因看不清前景又輸不起。
再來一句老話,千萬唔好輸身家,更唔好借錢炒,會儲錢皆因一個「急」字,而股市最忌「急」但相當要「快」,許多人仍不能區分兩者,急是「靠谷以達到快速完成期望的結果」,「快」則是「在沒有強烈期望下以穩健方法在較短的時間完成客觀目標」。人一感到不安便會急,窮會急,但愈急愈易輸得快,所以一定要控制注碼來提升安全感。
筆者有時也會急,此時就要好好控制呼吸,要放鬆地深深吸氣及呼氣,把自己的焦點放到吸氣呼氣的動作上,令自己回到當下一刻,否則繼續急住落場隨時失控;若是炒家的話,當感到急的時候便要離一離場,短則1小時,長則數天;若是投資者,便看看能否賣出自己有懷疑的持貨,寧願信自己也不要等天意,但事後一定要在平靜時再分析是否應該繼續持有,若應持有,便可考慮趨勢未失時再買,當然也要定止蝕。
記住信心是靠希望來維持,有希望便可有信心,而你的彈藥便是你的希望之源,但記住輸光可以打工再賺回來,只要有命的一日,你便仍有希望,不要隨便認為世界會末日,那是拍戲才會有的。
炒股不可炒信心.之三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社會影響力債券助首爾兒童 |
上一篇: | 天災「人禍」 圓穩無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