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9月6日

龐兆恩 數裏見真章

期貨對沖A股攻略

在股市暢旺時,焦點都集中在怎樣尋寶賺大錢,看着股價拾級而上,很容易就把風險兩個字拋諸腦後,由2008金融風暴後期到現在,股市經歷了相對平穩的10年,對美股投資者來說,甚至可以形容為黃金10年。就如畢非德的百萬賭注一樣,簡單的投資標普500指數的ETF,表現都要比對沖基金經理為佳。然則花無百日紅,股市也漲跌有時,自今年2月開始,無論在央行政策、貿易爭端、投資情緒上,都隱約看到逆轉的跡象,可以預期投資者在策略上也會漸趨謹慎。在當前的大環境下,保本該是主調,就像在足球比賽裏,在逆境時找不到進攻機會,集中防守往往變成奏效的戰術。

A股市場在年初時看似有個好開始,但之後無以為繼,而且波動同時放大,從2月起到8月底,滬深300指數已下跌了22%,數據突顯了A股的瞬息萬變,也指出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量化回報模型分三部分

A股投資者基本上都是採用長倉持有策略,這點跟美國歐洲市場不一樣,投資者可以用長倉,也沽空股票找機會。長倉如果要控制風險,最直接的辦法當然是賣出股票,減少持倉,這做法雖然直接但也有弊端:第一,股票交易有成本,特別是一些流動性較差的股票,如本身的買賣價差已較大,要短時間完成交易,所付出的交易成本會更高。第二,如果股票組合裏面有較多股票,同一時間要減持所有股票,操作上也是一件費神的事。第三,投資股票有時是看中公司的基本面和長遠發展,如果因為市況變壞就把股票賣掉會略嫌倉卒,也有違當初長期投資的原意。

除了賣出股票外,要在A股市場管理風險,也不是沒有其他方法,在市場裏其實也有一系列金融工具能滿足對沖要求,而不同工具也有不同優點和限制。跟大部分國際市場一樣,股指期貨在A股市場是主流對沖工具,要理解股指期貨如何對沖股票回報風險,就先要了解股票的回報模型。

一個常用的量化模型是把股票回報分成三部分,分別是來自大市的回報(market return),由行業而來的回報(sector return)和個股的非系統性回報(specific risk)。沽空股指期貨對沖股票,目的就是要把大市回報的部分除去。在A股市場裏,股指期貨主要分成在岸和離岸兩大類。在岸的意思就是指內地市場操作的期貨市場,在岸股指期貨市場主要有三種期貨工具:上證50期貨、滬深300期貨和中證500期貨,這三種期貨分別代表了超大盤股,大盤至中盤股,以及小盤股。

在岸股指期貨市場的運作由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負責,根據官方資料顯示,三種股指期貨在每個月都有新合約推出,每月第三個星期五是期貨的到期日,如果喜歡留意期貨到期日的牛熊角力,要把這日子寫在日曆裏。A股股指期貨的交易員或基金經理很少直接用上期貨的名字,而都習慣用交易代碼來表示期貨種類,IH是上證50,IF是滬深300,IC是中證500期貨。

至於合約價值方面,以滬深300期貨為例子,合約上標明了指數1點的移動將代表300元人民幣,以8月31日滬深300指數的收市價3334來計算,一張期貨合約就是大概100萬元人民幣,這跟恒指大期的合約金額比較接近。

人幣變動不改期貨合約價值

至於離岸方面,最多人採用的是由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富時A50股指期貨。雖然說是離岸,A50期貨的歷史卻是最長,從2006年已經開始交易,到了現在成交已非常活躍,以8月份為例,日平均成量超過35萬張。A50期貨的到期日跟在岸的不一樣,為每月月底的前一天,富時A50期貨交易時段很長,從香港時間早上9時開始交易,一直到美國收市時間。在中國內地很多央行證監政策都選擇在下午3時收市後公布,因此市場的反應都可以在A50期貨的變動上預悉。

A50期貨的1點等於1美元,一張A50期貨在8月31日的金額大概是11250美元,合約價值相對小型,相信這個金額應該吸引到不少散戶去操作。A50期貨的另一個特點是有關外滙風險,離岸投資者投資A股時也等於同時買進人民幣,但期貨並沒人民幣的風險暴露,期貨的盈虧計算是基於指數的價差,人民幣變動並不會改變期貨合約價值,因此A股股指期貨並不能對沖人民幣風險。

剛才介紹了不同的期貨種類,如果手頭上有A股想作對沖,那應該選擇哪一種期貨?普遍的做法是首先了解所持有股票的特性,包括所屬行業和規模,例如手持招商銀行A股(600036.SH),它屬於大型金融股,而上證50指數包含的是大盤股,而金融類股票比較集中,所以選擇上證50期貨作對沖會是合適選擇。

【下圖】顯示了招商銀行的股價和對沖後的表現,圓圈的部分是今年2月到現在的時段,也是A股大市往下走的一段,可以看到對沖後的回報並沒有跟着個股下跌。圖中亦帶出的另一訊息,期貨對沖個股回報只能減少部分風險,雖說對沖後的回報相對平穩,但圖裏看到還是有某程度的波幅存在。

理論上來說,股票組合愈分散,對沖的成效應該愈明顯,用一個較極端的例子來闡述,比方說持有A50的ETF(82822),利用滬深300期貨對沖,基本上大部分的風險都能給消除。

綜合而言,利用期貨來作對沖有一定好處,包括交易費較低和機動性強,但期貨始終是衍生工具,一方面屬於高風險操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對基差(basis)特性和轉倉(rollover)安排有深入了解和豐富實戰經驗,才能勝任駕馭這對沖工具。

作者為Rivermap Quantitative Research創辦人,專注於A股的量化分析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