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5日
闊別5年,今次再講Alphabet時,這位老朋友已貴為世界三大企業(詳見2013年9月9日《谷歌、KitKat與社交網絡》),4年升1.7倍,是一個悶聲發大財的投資項目。
回看這幾年有關Alphabet的重要大事,包括2014年設股東三級制及2015年公司宣布Alphabet成為集團母公司的新名字,這兩件是關於集團重組的大事。2014年,Google正式出現同股不同權的架構設計,A股和C股股票編號為Googl和Goog,分別在於C股沒有股票權而A股有,不過A股的股票權是每股一票,相對沒有在公眾場合交易的B股每股10票顯得微不足道。主要的B股持有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可以控制權不被稀釋,資金得以引入,同時得到股票遊戲的signalling effect(訊號效應,令股價因訊息不平衡得到刺激而上升),如此一舉三得的舉措才獲得兩位創辦人的首肯,Google的股價也自此高居不下。
兼顧利潤與創新
至於公司正名的動作顯示Alphabet涵蓋的範圍遠超互聯網搜索功能,在核心利潤事業得以持續強化的同時(Google承襲了搜尋、廣告、YouTube和Android,由Sundar Pichai擔大旗),兼顧公司的財務穩健和創新憧憬。它的副業或所謂的「other bets(其他事業)」包括自駕汽車、X Development LLC(前稱Google X,專研究既大且難的科研瓶頸問題),以及與人體健康相關的研究及開發,使本已不透明的Alphabet再加上了數層面紗。
外行人會以為Alphabet貪玩搞副業,數字卻說明該等額外事業在財資角度的重要性。「其他事業」一旦成熟,能使Alphabet估值變得划算。以無人駕駛技術Waymo為例,它在2009年方成立,2010年相關技術在公共路面試運行,2015年便已正式在公眾路面應用。去年,此技術已與合作夥伴進行車輛共乘試行計劃(ride-sharing test program),使駕駛達到Level 4 autonomy,即在少數地域和路面狀況才須人手協助或監督的高度自動化。
數碼廣告市佔居冠
至於巿場操作方面,公司已與Walmart(沃爾瑪)和商場管理公司DDR Corp.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測試無人商用運輸,在去年10月Alphabet通過旗下CapitalG向Lyft增資10億美元,換來在Lyft董事局中的話語權,以及更多的無人駕駛技術相關合作。合作企業技術領先,加上Waymo能於巿內行走800萬哩的無人駕駛紀錄無人能及,Waymo已成為Alphabet皇冠上的寶石,估值已達千億美元。
至於Google的業務雖耳熟能詳卻仍偶有驚喜,例如Google入華的潛在可能。在全球廣告巿場中,Google和Facebook已是公認的雙頭壟斷。根據研究公司eMarketer指出,全球數碼廣告巿場2732.9億元收入中,Google勇佔31%,居世界第一,拋離Facebook的18%甚多,兩間公司已佔去整個巿場份額的一半。
傳重返中華惹關注
在2010年,Google因為不服從中國政府的訊息審查而退出當地巿場,轉用香港域名。事隔多年,香港的面貌已經轉變,Google的員工格言從2000年的「Don’t be evil(不做壞事)」,變成2015年的「Do the right thing(做正確的事)」;同時,Google據聞也為重新進入中國巿場鋪路。
雖然「Don’t be evil」包括提供不偏頗資訊的原則(據互聯網數據資料庫Wayback Machine資料,本年5月4日這項細節已被刪除)。代號「Dragonfly」的計劃被傳是集團有意重新進軍中華巿場的舉動,該計劃受到內部猛烈抨擊,但Alphabet因此重拾增長空間,在中美都吃得開的企業,才算是真正雄視寰宇的霸主。就這樣,Alphabet重新成為話題股。
Alphabet增長迅速,股價向上勢如破竹,主因是歷史績效拉升估值。它已經連續11季錄得超過23%增長,令集團的歷史巿盈率從2015年至2017年底的34.44倍、28.95倍、35.10倍,急升至現時的52.38倍。資本開支上升94%,至55億元,固然惹來憧憬,但另一方面,若與Amazon比較,後者的業績轉型盡往高毛利板塊轉移,Alphabet則向薄利巿場,例如向流動裝置廣告進發而估值上升,顯得不太合理(即使管理層對Waymo和Cloud表達信心)。在Waymo和Google入華等主要消息影響下,目前Alphabet的估值是否出眾?Google的YouTube攻勢會否是最新刺激利潤的因素?在充滿不確定性的FAAMNG爭霸中,Alphabet是否如Charlie Munger所言般有廣闊的經營護城河?下周繼續。
作者為CFA、FCPA、財務總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美股最後升浪 部署搭尾班車 |
上一篇: | 德國創業人與美國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