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日
中國PMI數據差過預期,A股在數據公布後只跌了短時間便回穩,反映壞數據已成過去,強刺激是政策展望。中國經濟增長靠消費、靠出口、靠投資都已經被廢武功,現在就只餘靠政府開支一途;因此,下半年基建股仍有得炒,科技、消費、醫藥類股份則冇眼睇了。
中國7月官方製造業PMI從6月的51.5下降至51.2【圖1】,為連續第二個月下滑,且低於市場預估的51.3。雖然PMI略低於預期可能被市場過度解讀,但7月的數據的確顯示增長勢頭持續減速。
從細分數據來看,分項指數顯示經濟放緩主要來自內地方面,生產、新訂單和採購量等幾個關鍵的內地指標均明顯下降,儘管仍處於擴張區域,惟分別下跌了0.6、0.9及1.3個百分點。
外部因素方面,出口指標表明,到目前為止貿易戰的影響似乎並不明顯,即使略低於50,但新出口訂單保持不變。美國政府7月6日開始對34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有關影響仍待時間反映,不過貿易戰激化可能影響投資者信心,進而抑制投資。
主要原物料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均顯著下降,但仍高於50。作為過去兩年PPI上升背後的主要推動因素,7月油價下降,國內需求疲弱也對價格產生負面影響,提振企業利潤的通貨再膨脹利好因素正在消退。
7月非製造業PMI也表明國內經濟疲軟,從6月的55降至54,遠低於預期的54.9,亦是去年10月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行業細分顯示,建築業和服務相關活動均大幅下滑。房地產業指標跌穿50,對這一國內最重要的行業而言,是一個不好的預兆,也解釋了中國政府何以準備大舉推動基礎設施支出來支持經濟。
經濟擴張過急遲早出事
下半年經濟增長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實現政府制訂的6.5%增長目標變得更具挑戰性。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月宣布貨幣和財政政策組合措施,相信不會是口號式政策,而是把搖搖欲墜的中國經濟盡力挽回的必要舉措。內地政府承諾加快基建【圖2】,預計人行還將進一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並放寬信貸限制。
中國近年的經濟擴張之路,仍然離不開粗放式發展。碧桂園(02007)旗下項目屢現工業意外,被指為趕工程進度而草菅人命,就可見中國一切追求速度,遲早會出事。遠在馬來西亞的一個大型住宅項目,比別人建造速度快兩三倍又如何?人家反而質疑工程太快是否存在質素粗疏、買得了的樓也住不得人。
發展速度慢下來也不是壞事,中國的半導體技術何以落後人家幾年以至十幾年,正是因為半導體工業需要慢慢累積經驗,不能即時帶來龐大盈利,對急功近利的中國商家來說,當然唔會投資。
中國沒有具規模的半導體企業,學界當然不會太過積極去從事相關研究,結果內地政府每年撥出的大量科研費用,被學界拿去飲飲食食、開會出國視察,這樣的氛圍怎會有科技創新可言?
中國用於教育的開支從來都偏低,近年民眾收入豐裕了,在私營部門的教育投入才開始追得上人家。中國人的數學一般較為優勝,國內的數學程度個別更深過香港,但又有什麼用?中國沒有一流的科創企業,培育出人才後卻無所用。
香港的情況也差不多,每年接受訪問的中學文憑試(DSE)與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狀元,十之八九志願都是讀醫,恍似讀書叻只得一條出路。剛於上月放榜的IB,本港獲滿分45分的狀元達38人,佔亞太區狀元總數三分一,港生平均35.96分,比全球平均分高出6分之多。香港狀元輩出,科技卻落後於新加坡、南韓等國,真是情何以堪。
從毒疫苗到貿易戰再到碧桂園停工整改,可見中國粗放型經濟增長即使未到盡頭亦已見瓶頸,輸出型的「一帶一路」只會帶來更多無底債洞,中國領導人是時候放棄追逐數字了,利用基建頂一頂經濟,再研究如何克服增長瓶頸也未遲。
騰訊光環褪色 宜另覓他選
騰訊(00700)昨再跌12元,本欄早預警市場給予過分樂觀的估值,現在股價於355元水平,與大行目標價550元至600元已差一大截了。騰訊的盈利飛躍期自2014年始,即微信流行之時,當年騰訊每股盈利增長37%,之後每年保持30%至52%的增長,到2018年預估仍有42%增幅【圖3】,但2019年便回落至31%,且一路走下坡。
有壟斷競爭優勢之下,騰訊未必會如新浪、搜狐等科網企業般極速衰落,但缺少了增長引擎,市場亦唔會給予太高估值。騰訊2019年P⁄E預測26倍,同樣是萬億級市值巨企,蘋果2019年P⁄E僅14倍,騰訊唔係科技投資唯一選擇。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七翻身未如願 死亡交叉魔咒待消 |
上一篇: | 360選股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