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7月27日

Robert J. Shiller 博集先機

貿戰之下如何保護工人

《華盛頓郵報》/沙爾學院7月11日發布的美國民意調查顯示,只有39%受訪者認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外國徵收關稅,56%受訪者則表示反對。雖然大多數美國人在這一關鍵問題上反對自己的總統是個好消息,但特朗普依然在向前推進,顯然覺得公眾會在關稅就位時回心轉意。

另外一個讓人費解之處則在於為何竟有39%人支持這些政策。自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1947年簽署《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以來,美國無論是政府還是人民一直都是自由貿易的不二支持者。

亞當.史密斯於1776年出版《國富論》一書,於書內為自由貿易──而不是被關稅所扭曲的貿易──提供了一個雄辯而有說服力的論據。在自由貿易之下經濟欣欣向榮,因為商品和服務都來自那些能最高效創造它們的國家。

政府出手穩定經濟

史密斯的書從一開始就被廣泛討論,他的觀點也得到實證支持。經濟學家傑佛瑞.弗蘭克爾(Jeffrey Frankel)和大衛.羅默(David Romer)共同證實那些貿易更自由的國家經濟增長更快,而這不僅僅是從增長到自由貿易的反向因果關係。

那麼,為何我們現在看到如此多公眾支持美國發起貿易戰呢?這必定是源於自由貿易不時強加工作不安全感,以及當一個人淪為輸家時產生的不公正感。大多數人都對被施捨不感興趣。美國的選民熱烈地回應了「讓美國再次偉大起來」的口號,前總統奧巴馬「將財富散布到各處」的說法卻反應不佳。

政治學家約翰.魯傑(John Ruggie)在1982年提出這樣的觀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是「植入式自由主義實現妥協」的結果。只有政府出手穩定民眾的經濟生活,多邊體系和低關稅才有可能在政治上行得通。

經濟學家丹尼.羅迪克(Dani Rodrik)進一步提供證據支持魯傑的觀點。他利用來自125個國家的資料及其他控制因素,發現各國的經濟開放度與政府支出佔其GDP份額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也就是相對其體量來說,更開放的經濟體在公民的商品和服務上支出更多。可見高貿易國家都不是小政府國家,而是恰恰相反。

政府消費的總價值比許多國家提供的臨時失業保險或者美國的貿易調整援助等政府項目重要得多。貿易調整援助計劃容許那些能夠證明自己是因國外競爭而失業的人在找到新工作前獲得臨時補償。奧巴馬希望這類源於1962年貿易擴張法案的援助能不斷擴大,因此創設了工資保險,但即使是這個溫和的提案也未能頒布。

生計保險鼓勵風險承擔

在筆者2003年出版的《新金融秩序》一書中,筆者使用主張私人發行的「生計保險」,它可以防止長期的收入損失,並根據職業和培訓來設定保費。雖然這類計劃可以鼓勵人們承擔更多職業風險並促進經濟增長,卻並未得到實施。

將保險原則應用於貿易風險如此困難,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如果政府提供針對自由貿易生計風險的保險,那看起來就像是重新分配。鑑於以低關稅維持自由貿易可能存在長期風險,問題就顯得尤為嚴重。若煉鋼廠是因為外國競爭而倒閉,那麼一個鋼鐵產業勞動者似乎一輩子都翻不了身。因此也很難想像政府會連續幾十年為失業工人提供補貼。

今天的問題是,隨着全球化加劇出現了一個明顯長期性的新狀況,而且各國內部的不平等現象也日益擴大,人們往往會覺得自身的長期經濟狀況正變得愈來愈危急。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保護人們免遭全球市場的風險,而不是以任何方式去貶低他們。

服務再分配較受落

幸運的是,目前已有許多政府以同樣的性質實施再分配,卻對社會的失敗者而言不像是施捨。當政府將稅收資金用於普及公共教育和醫療保健時,許多人不會將其視之為再分配行為,因為服務是向所有人提供的,而接受它們似乎更加像愛國行為,而不是佔別人便宜。只要大多數人都使用政府學校和醫生的服務,再分配就不像施捨行為。

另一個解決方案是讓政府通過補貼來鼓勵私人生計保險,以幫助彌補因外貿而失去工作所產生的成本。相互競爭並遵守適當法規的私營保險公司也可能在成功管理自由貿易的個人風險方面發揮出更多企業創造力。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是一場國際悲劇,但如果它最終能提醒我們自由貿易給人們帶來的風險,以及我們有否改善保險機制來幫助受影響的人,那麼它可能會得到一個圓滿的結局。

作者為2013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與George Akerlof合著有《釣魚:操縱與欺詐的經濟學》(Phishing for Phools︰ The Economics of Manipulation and Deception)。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8.

www.project-syndicate.org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