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1日
於筆者十多年投資經驗中,九成香港人也想擁有100%賺錢機率,本人也戒不了這毒癮,時不時希望在最完美的轉角位沽出或買入,那就是100%之中的100%。這就是為何讀得書多、喜歡求100分的人炒股也經常出事,現實知識並不會改變你的投資命運,只有明白機率才能致勝。
技術分析跟貼市況
無論投資或炒賣也講求機率,即有多少機會賺、多少機會蝕。投資也好、投機也好,都沒可能列出一個百分比,例如沒有人可以告訴你下個月恒生指數下跌2%的機率有多少,或者預測美國半年內加息的確切機率。今天你找到的機率與下個月可以是兩回事,炒賣期貨還可以變陣,但買債券作長線投資便大件事。
在現實操作中,很難有方法去計算購買一個投資項目的機率,加上消息不斷出現帶來變化,相當虛幻,令許多人放棄計算及亂買。不過,只要你把焦點放到「投資方法」及「炒賣方法」這兩點,便發覺機率有其意義。
投資贏面多數隨着時間而變化,因此本身常變,若硬給一個機率,那便要看你的運氣來確認命中率,但亦有些人不受運氣影響。筆者多年前見過一兩位絕頂分析師,其中一位幾乎百分百準確「反向預測市況」,未嘗失手,可惜筆者當年人脈智慧未夠高,受不了他的歪理轟炸,沒跟他好好深交,否則之後可沿用他的反向確認,即若我的預測與他的預測相反,便可放膽出手(當年經驗是全年百分百命中)。
要有足夠參考數據
分析的方法存在相應的輸贏機率,至少在一個未有大變的周期內。引用另一位某公司高級分析師的例子,當年金融海嘯,他在某類資產上有數年長期預測成功,被該公司捧上神台,可惜後來他於量寬周期尾,即約2014年開始便年年預測錯誤。
筆者了解過他的分析方法後便知道「死梗」,因為大部分分析也從政治角度切入,並沒有技術分析,而2015年開始全世界政局亂糟糟,不用技術分析作投資管理的話,很難跟上市場。該高級分析師由當時開始便準確表演低位賣出高位買入,成為該公司數年的佳話,最後當然要執包袱。
以上反面教材告訴我們,分析及投資方法才是影響投資的最大因素,而且是影響機率的關鍵,俗語說:「股市唔係升就係跌㗎啦」,一點也不錯。我們要找一個準確率夠高的方法來捕捉走勢,才是上策,而這個準確率根據實際結果而定,可分為不作買賣的單純分析與有買賣的結果分析。
很多投資分析或方法聽上去厲害,但實際難以計算命中機率。例如你想估計3年後的股市走勢,可以用上無數經濟數據及其他理由支持,惟很少人會在3年後才去檢討成果,所以等同「老吹」。而且現實上該類長線投資一向是「時勢造英雄」,這個時空成功,但在平行時空的另一個他或許已經輸光輸淨。
若要計出可參考的機率,便要有足夠數據(samples),以方法學角度看,最少要有100個數據,若連10個數據也沒有的根本不能作參考。因此,只有以月作單位才能有效引證一個分析方法的命中機率,以年作單位的方法則要儲夠10年到100年的數據,才能有效統計。投資者許多時都是回顧過去沒有參考性的超長時期才有足夠數據做統計,但環境已經完全不同,很多時都是白計。
筆者會以同一周期內較多數據作引證的方法,作為機率可信度的參考。作為一位「投資投機者」,當然不會像那些統計專才般仔細研究,但也會看最少三個大周期內相似的情況,作為投資或炒賣法命中率的參考,同時亦要實務地自己不斷嘗試才知道有否買賣機率,因為相關價格波動未必是個人所能接受,引起「講就易、做就難」的結果。
別追求百分百命中
從筆者的經驗得出,以過往數據參考有超過六成準確率的方法才可開始留意;七成以上可以試用;若用後有七至八成以上勝出比例,絕對可以保持運作;有約七成的命中機率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方法。筆者也有一些達九成機率的短線買賣方法,但卻是七傷拳類的招式,用得多隨時入院。
能夠保持長勝的方法,其實是要容忍誤差出現的不完美方法,這也是投資決定的心理原因,許多人受不了錯,特別是受過港式100分教育的人,潛意識已習慣「我要100分」的世界,惟現實中不要說100%命中,若你能每次出手也有90%命中率,日炒衍生工具不消一年已肯定變世界首富,不信可計計每日複息10%,1萬元在200天後的回報有多少(正常會多過計數機能顯示的數字)。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金價一年低 上方阻力看1230 |
上一篇: | 選房託先看企業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