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7月13日

財經路向

貿戰難擋中美業界合作

隨着美方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新關稅清單的宣布,中美貿易戰再升級,中國官方表態透露出「雖情非得已上戰場,卻有足夠信心迎戰」的姿態與基調,並力求為中美民間與業界的合作搭建平台。參與中美經濟合作的業界人士多數認為,中短期的貿易摩擦無礙合作大勢,但若不斷加碼徵關稅,則影響力「不敢想像」。

就在美國周三早上突然把貿易摩擦再升級的幾個小時之後,由中國商務部與美國芝加哥招商局共同舉辦的「2018中國市與美國芝加哥市投資合作論壇」在北京如期召開,北京、天津、武漢等中國8個城市與美國芝加哥市簽署未來5年重點產業合作計劃,涵蓋醫療健康、先進製造、創新技術等領域,以產業為主線雙向投資,意在推動兩國城市之間的經貿往來。

「當前形勢下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發出繼續深化合作、反對貿易戰的積極訊號更難能可貴。」中國商務部長助理李成鋼在論壇上稱,大規模的互徵關稅勢必破壞中美貿易的分工格局,兩國企業都將蒙受損失,合作才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他強調,芝加哥市代表團此時訪問中國,表明美國地方政府和業界對兩國合作和經貿前景抱有信心。美國芝加哥市市長拉姆.伊曼紐爾也表示,必須有長遠眼光共同合作,才能共同贏得未來,鼓勵中國公司到芝加哥,促進貿易發展和合作。

雖無近憂 但有遠慮

一位從事海外業務的企業高層坦言,「該合作的還是要合作,尤其對我們這種對外合作依存度高的企業而言,多多少少都會對外部大環境變動有一定心理預期,即使有一些影響但也不會過於悲觀。」不過,由於外部因素不穩,中美貿易爭端下一步如何走、走多久都充滿未知數,加上中國高層已經針對貿易爭端的應對措施進行長線布局,進行長期應對與博弈。貿易戰成為持久戰已成為各界心照不宣的事實。

上述企業高層指出,相比持久度更看重的是殘酷度。即使貿易爭端長期持續,但影響力可控,配合中國一些政策協調,企業自身做結構調整是完全可以捱過去的,「如果非常殘酷,時間又長,那簡直不敢想像」,不過現在還沒有徵兆會走到那一步。

美國政府高級官員本周表示,美國已經決定對另外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進口關稅。此前,中美圍繞貿易爭端的談判未能達成協議;新的徵稅商品清單將有兩個月的公開意見徵求期,之後才會敲定。

對於這份新關稅清單,中海晟融首席經濟學家張一分析,按照美方計劃,即使按期完成徵求意見,開徵關稅是11月後,此時,2000億美元商品應該有1600億美元已經對美出口,考慮避免增加關稅所帶來的衝擊,這一數字可能更高。即大約不到400億美元商品被徵稅,按照10%的關稅,大約影響6%商品出口,金額約為24億美元,影響在可控範圍內。

可是,如果徵收關稅延續到2019年,那麼帶來的影響或許變得不可控,不僅影響中國對美出口,而且有可能對中國目前在亞洲生產網路中的分工帶來衝擊。如果中美經貿關係惡化導致目前出口導向型企業出現轉移潮,那麼不僅影響對美甚至對全世界出口,甚至會對GDP、稅收、就業等方面都帶來不可預見的衝擊。張一稱:「值得慶幸的是,美方似乎留有餘地,例如對340億美元徵稅之後,開了一個口子,就是允許申訴,如果對經濟帶來衝擊,可以申請一年的豁免期。」

在周四下午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最新表態,磋商的前提是信任,目前中美雙方「尚未就重啟談判進行接觸」。他表示,對於美方已經和可能採取的措施,將繼續評估企業受到的影響,並採取措施,譬如鼓勵企業調整結構對外開拓新興市場,對內挖掘消費潛力,積極轉型升級,調整產業市場結構。

中國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周四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也提到,中央企業也在對中美貿易摩擦影響進行研判、積極應對。總體來說,一方面要做好風險防範,另一方面要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合作。

開放與防風險中取平衡

自從中美貿易摩擦發酵至今,「中方將按照既定節奏堅定推進改革開放」,是在官方公開場合中頻繁出現的語句,多位金融領域的官員表示,中國金融業漸進式開放不會因貿易摩擦而改變,並將繼續在對外開放和防控風險之間尋求平衡。

中國銀保監會國際合作部副主任范文仲在論壇上指出,中美兩國在養老保險的投資領域方面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間。美國是世界上養老保險投資最大的市場,也是最大的資金來源地,而中國的養老保險也是非常有發展潛力的市場,因此雙方的經驗交流和投資互動非常必要,「保險業是下一步開放的領域,在今後的5年,將有非常大的開放舉措。」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