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7日
貿易戰正式打響,美國於香港時間周五中午,正式對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兩個星期後,向另外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關稅。340億元的中國商品是意料中事,而之後160億美元的關稅相信亦如是。至於之後會否將關稅商品加至2000億美元,再加到4500億美元,就不得而知,相信未來一個月將繼續為市場帶來不安。
最近財經網站頭條都是圍繞貿易戰,貿易戰對中國影響究竟有多大,真的可以把A股港股帶入熊市?這個不得而知,但筆者最近發現有個香港投資者比較少留意的中國債務違約問題。之前文章已經講過,今年金融去槓桿,而去槓桿的大環境下好多民企支持不下去,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已經至少有165億元的人民幣債券違約,165億元人民幣是什麼概念,去年全年違約金額是184億元人民幣,而歷史新高是2016年的207億元人民幣,所以今年違約金額勢必破紀錄。
去槓桿收水 民企難捱
金融負債是一個計時爆炸,中國債市現時違約率只有0.39%,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74%,國際債券平均違約率為1.2%至2.08%。有官員認為違約率仍然偏低,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是中國債市違約率,主要原因是中國資金是政策主導,你生存與否在乎「關係」,資金分配看背景。真實違約率是什麼就不得而知,但違約金額這樣直線上升,證明事態嚴重,去槓桿收水,有民企違約無可厚非,但最終經濟企業又能否承受得來?你看股市情況就知,去槓桿是難的,貿易戰今天是財經界的頭條新聞,債市違約何時成為頭條引發另一波恐慌就要拭目以待。
貿易戰加債市違約兩個都是市場大風險,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風險管理在這種市況最為重要,不要做一時英雄,而要做一世梟雄,股市成王敗寇,誰企到最後就是梟雄。綜觀不同數據,零售數據仍然較好,5月份零售金額為405億港元,按年升12.9%,連漲15個月。當中升幅最大的是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升23.8%,達到68.83億港元。百貨公司的銷貨金額也上升16.7%,達到57.78億港元。之前本欄亦提過東方錶行(00398),盈利大升兼派特別息,可惜股價完全貨不對辦,可能是人民幣貶值因素。
利福受惠回購
高價貨品較受經濟及貨幣影響,市況差投資者反而可以留意一些基面本受惠零售增長,而股價面又有回購支撐的股票,例如利福(01212),之前大股東及其他人士以12港元購入卡塔爾投資局23%,上星期股市大跌,利福多次回購,非系內第一隻,之前利福中國(02136)亦試過大手回購,股價大幅炒上去,細劉炒股票不及大劉,但亦有梟雄本色,相信細劉有機重施故伎。
本人及與本人有關之戶口沒有持有以上股份及相關衍生產品權益。
https://www.facebook.com/coffeehkej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波幅論後市 港股恐見21597 |
上一篇: | 美股牛而逝 反覆尋熊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