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6月30日

梁志成 經管錦言

網絡趨勢未來報告2018

被坊間號稱為「網絡趨勢女王」的Mary Meeker,每年為網絡界把脈,預測流年運程,發表一份兩三百版PPT的網絡趨勢報告,風雨不改。營銷人、科創人、傳媒人及廣告人等,幾乎人人必讀,有些時候,更是科技股的入貨參考雞精之一。

今年是Mary Meeker第23年發表這周年報告,老實說,網絡資訊愈來愈可順手拈來,女王報告的獨家猛料,近年亦買少見少。坊間評價毀譽不一在所難免,有人認為觀點精闢,亦有人覺得內容不外乎是「我的娘親是女人」。

我向來不會奉這報告為網絡聖經,但一年一次的大整理,即使是溫故知新,我認為依然具備參考價值。事實上,多得YouTube,近年Mary Meeker在發表報告的同時,通常都會在科技網媒Recode主辦的Code Conference中,親身演說一個濃縮導讀版,拜讀報告前,我會建議大家不妨先看片。

今年報告依然份量十足,長達294頁。報告合共有12章,首3章涵蓋:1)互聯網用戶;2)應用;3)創新、競爭與監控;4)電商;5)廣告;6)消費者消費模式的三章,來到後半部,則主力在討論;7)工作;8)數據收集及其優化;9)推動經濟增長的原動力;10)中國互聯網市場;11)企業軟件應用;12)美國企業及新移民對網絡界的影響。要深入了解,上網Slideshare任君下載,本文只作重點解讀,請恕筆者不作逐一詳述。

智能手機新世紀

Mary Meeker劈頭先叫大家留意,我們這個年代最主要的互聯網工具──智能手機,於2017年首次出現出貨量的零增長,雖然銷量放緩,但智能手機無論在功能及效能上,都變得更好、更快但更便宜,廠商競爭白熱化。

智能手機應用上,介面簡捷可方便日常生活的App,會成為大眾的寵兒,譬如Telegram之於短訊、Square Cash之於商貿、Spotify之於媒體。我的解讀是,由於大家愈來愈依賴智能手機,因此在App的應用上,黏貼性只會更提高,而App的實用性卻始終是最重要,當用戶對互聯網私隱的警覺性加強,機構及品牌應更善用App進行客戶關係管理,甚至是透過App去蒐集用戶行為數據。

透過手機上網,用戶的滲透率亦持續增長,目前,平均每個人每天5.9小時上網的時間裏,手機上網便佔了3.3小時,此外,WiFi在各大城市的普及亦迅速增長,間接鼓勵隨時隨地用手機上網這行為。事實上,手機先決的營銷時代已經來臨,我對營銷人的建議是,必須要有手機體驗優先的思維,不要說手機網頁,即使是內容營銷和廣告,也必先要考慮創意將如何在手機上呈現到最佳狀態,手機App必須具備實用性,以及具可持續的應用性,手機App不應再是純粹為搞創意弄噱頭。

互聯網用戶的增長亦面臨放緩趨勢,由2016的12%,2017年進入單位數7%的增長率,全球網民人口已經超過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高達36億。Mary Meeker亦再三提醒,當任何市場踏入超過50%滲透率的時候,增長放緩是常規。

互聯網人口飽和

雖然互聯網增長放緩是現實,但網絡卻邁向人工智能學習、聲控技術應用、大數據自動化及客製化營銷等多元發展,電商已是無遠弗屆,亦會滲入更多不同層面,當中Mary Meeker指出醫療相關服務及購買保健藥品,將會是未來重點之一。

西方代表Amazon、中國代表阿里巴巴,幾乎已成為電商的同義詞。除了銷售,不可不知,兩者都已經成為主流網絡搜尋器以外(Google之於西方社會,百度之於中國),更多消費者直接使用的網絡搜尋平台,電商頻道的網絡搜尋,是新一輪網絡搜尋廣告的變種。

購物前,先上網,由發現、了解及格價等,這消費生態主要在社交網絡進行。大部分美國消費者在購物前,都習慣上YouTube做功課;在中國,淘寶網目前亦最少有150萬名帶貨主播,透過影片介紹產品,在社交網絡世界,影片模式的內容影響力始終最大。

在網絡安全、數據私隱等陰影籠罩下,市場仍然對網絡廣告樂觀,年增長預料高達22%,手機廣告甚具上升潛力。未來最看重的,是「顧客終生價值」,與其追客,不如養客。

Visa卡提供的報告數字顯示全球合共有六成以上的信用卡消費,都在互聯網上進行,電商固然勢不可擋,手機支付方面更加是新一代消費者的生活模式。

中國市場當然繼續是宇宙級火車頭,目前,手機支付的登記用戶已突破5億人口,此「零現金」支付模式亦席捲其他國家,大家也爭先推出形形色色的手機支付及P2P服務。

用戶個人數據是把兩刃刀,個人私隱可以被入侵於無形,個人數據蒐集隨時會被濫用,另一方面,數據用得其所,其實亦可以優化用戶體驗,共享數據成果,而事實上,大部分互聯網產品,包括我們最日常用的網絡搜尋引擎,都因為大數據被善用,從而被客製化成為更優化的產品,同時間,網絡平台供應商亦可從中獲利,理論上是雙贏。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