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7日
貴為首隻同股不同權新股,小米(01810)備受市場關注,可惜招股開始後,孖展認購反應未算熱烈,即使城中富豪超人旗下基金都已證實會入飛,但聽聞家陣IPO部分反應仍然冷冷清清。小米招股第二日,聽聞幾間最多散戶幫襯借孖展嘅卜架,夾埋都未借過百億孖展額度,跟舊年由騰訊(00700)分拆出嚟上市嘅閱文(00772)IPO首日已錄得超過千億元孖展額相比,小米確係黯然失色。
小米路演期間,雷軍更誇下海口指小米估值應該係蘋果公司乘以騰訊……留意唔係加埋,係乘埋喎,講緊係以萬億計嘅市值。雖然阿Man唔係好知雷軍呢條數點計出嚟,但純以統計數字睇,全球「果粉」數目肯定大過「米粉」幾倍。可惜雷軍講得再動聽,一般投資者仍未動容。
小米未上市已被睇死,除咗估值過高之外,本以為小米除咗係首隻本港上市同股不同權新股之外,仲係內地同步上市嘅首隻中國存託憑證CDR。若然小米能夠同步掛牌CDR,喺香港市場呢邊享有較高估值亦無可厚非,但喺小米遞交發行CDR嘅申請時,中證監竟然以超過二萬字,一共84條問題招呼小米。最終小米有否全部回覆呢84條問題,答案雖未經證實係完全無,但小米透過官方微博宣布推遲CDR申請,分步實施喺香港上市跟境內上市,答案已不言而喻。
睇番中港兩地監管機構,喺處理所謂新經濟股嘅上市申請,無論係審批時間抑或監管尺度上,似乎係中證監做得比港交所(00388)更加好。先以審批時間為例,若然小米順利通過CDR審批,中國資本市場從其提交申請到過會時間,將縮短至13日,打破早前富士康刷新嘅36日最短時間紀錄。
不過中證監喺上周二原訂召開有關審批小米CDR嘅工作會議,但小米則表示申請推遲召開發審委會議審核公司嘅CDR發行;中證監稱會尊重小米嘅選擇,有關會議當然亦取消。至於香港呢邊小米嘅上市申請,亦較一般上市申請快,可能係為遷就首隻同股不同權上市要喺7月份推出,效率方面,港交所今次似乎有啲進步。
不過咁,人哋中證監雖然有意加快小米CDR審批時間,縮短其審核過程,但唔代表中證監對呢類創新企業監管放鬆,尤其係小米作為CDR試點第一間申請企業,中證監更會監管從嚴,免開壞先例,堅持防線好正常。小米強調公司嘅商業模式「硬體+新零售+互聯網服務」發展業務,「三項鐵人」可惜無一喺中證監手中逃過一劫,全被其質疑。
「鐵人三項」惹質疑
最先一項就係小米既然做硬件起家,卻以互聯公司自居,其營收主要來自智能手機銷售。但呢啲核心產品雖與互聯網或物聯網有關,但始終與大眾所認知嘅「互聯網公司」(如騰訊、阿里巴巴)有太大落差,其互聯網營收只有9%,遠低於騰訊嘅71%。單係呢一點,中證監已質疑小米定位是否準確。
此外,小米自稱提供互聯網服務,但小米開發作業系統主要目的係用於自家產品之上,未能用於非小米產品(其Apps更須靠Android系統兼容),也未有「外銷」能力,呢個鐵人亦被KO。
喺小米遞交予港交所嘅招股書上表示,「鐵人三項」嘅商業模式得到充分驗證,其理據為創業至今僅7年,在經歷過銷售下滑的考驗後,收入終突破千億人民幣。但小米沒有提到單計今年首季蝕逾70億人仔,累計也蝕過千億人仔,近3年公司淨利潤更持續為負數。中證監要求小米詳細交代財務狀況跟未來盈利能力,「鐵人三項」商業模式仲係咪已充分驗證,大家心知肚明。
可惜小米作為香港上市條例規則修訂後,第一家申請上市同股不同權公司,港交所只為吸引更多新經濟公司嚟上市,未有嚴謹審批,寬鬆處理,降低以往監管門檻。不過投資者眼光係雪亮,你有你鬆手批,我有我緊手唔抽,小米煮成熟飯亦無人願食。
麥狄文(徐狄怡.證監會持牌人)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評估中美貿易摩擦對人民幣滙率影響 |
上一篇: | 港金融優勢助大灣區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