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6日
中美貿易戰未有平息跡象,受貿易爭端影響較細的內需股成為市場追捧對象,相關板塊表現跑贏大市,其中食品股逆市偏強,內地方便麵兩大巨頭康師傅(00322)及統一企業中國(00220),前者近兩年持續上升,後者更已逼近歷史高位。
據世界方便麵協會資料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方便麵產銷國,2011年之前,方便麵銷量在內地曾連續18年保持雙位數增長,2013年銷量更創下462億包的佳績;然而,近年因應內地網絡外賣崛起,加上消費者對品質及健康的追求,方便麵開始邊緣化,到了2016年銷量已回落至385.2億包【圖1】,較高峰期下滑超過一成半。
康師傅業績持續改善
方便麵在內地其實未有「失寵」,只是處高速增長後的整固階段,銷售額仍能維持,過去6年,中國方便麵銷售額都能維持在8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2017年更回升至841億元【圖2】。
在銷量急降之際仍有較高銷售額,主要源於方便麵行業亦隨着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而逐步轉型,向高端市場發展,例如康師傅為迎合中產階級的需求,推出「少添加、濃郁、美味、健康、營養」的熬製高湯系列泡麵,統一企業則有「湯達人」及「滿漢大餐」的新品牌。
事實上,若以全球市場來看,中國方便麵的銷量卻是遠遠拋離其他國家。2017年,內地方便麵銷量達389.7億包,較第二位的印尼多出逾兩倍,同時更超過第二至第七位國家的總和。由此可見,方便麵製造商仍然很難放棄中國這個龐大市場。
此外,方便麵行業去年開始已呈現回暖的跡象,世界方便麵協會及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紛紛認為整體的增長正面。據尼爾森資料,2017年市場整體銷量增長0.3%,而銷售額則止跌回升3.6%;及至今年首季,內地整體銷量及銷售額更分別按年增長7.5%及11.9%,反映行業景氣已初步轉好。
作為行業龍頭的康師傅,去年度業績也反映行業正在改善。受惠營收增長、分銷成本下降及持續轉型升級策略,公司2017年股東應佔溢利達18.19億元,按年大升56.6%;其中方便麵收益則微增4.91%,至226.2億元,受惠於收益上升及節約成本等因素,方便麵業務多賺27.34%,至14.9億元,佔整體盈利逾八成。
統一企業逼近歷史高位
康師傅今年首季延續去年增長勢頭,股東應佔溢利按年提高64.26%,至7.12億元,已達去年全年盈利約四成;期內方便麵業務溢利亦較2017年同期上升11.87%,至4.4億元。
參考EJFQ FA+資料,公司預測市盈率約31.5倍,較中位數水平低約0.2個標準差【圖3】,估值合理,投資者可以考慮分段吸納。
另一方便麵巨企統一企業,去年業績也呈回暖跡象,收入達212.97億元,按年增加1.48%,是自2014年以來首次錄得正增長。方便麵業務貢獻當中的81.63億元,與2016年相比雖輕微減少0.7%,惟利潤卻急增三成至4.12億元,創歷史新高,主要是得益於產品結構優化(主力品牌「湯達人」呈高速增長)及行銷費用管理。整體利潤方面,統一則多賺44.6%,至8.78億元。
統一今年首季營運狀況仍然非常亮麗,除稅後利潤按年急升47.9%,至2.57億元,繼續承接去年的增長情況。
據EJFQ FA+資料顯示,公司預測巿盈率約29.4倍,較中位數水平低約0.1個標準差【圖4】,估值合理;考慮到股價上周高見9.88港元,逼近2012年的高位9.94港元,頂部蟹貨不多,投資者可以10天線作為買入的參考。
信報投資研究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歐美日議息後倉位預示美滙續強 |
上一篇: | 樂觀地為下一次熊市作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