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6月25日

林國泰 財經DNA

貿戰不斷過招 經濟誘因有限

中美貿易戰升級,最近令金融市場較為波動,早前市場已預計貿易戰如開打,或愈演愈烈,必然把牛市推向熊市,當中港股較受影響。現時市場焦點在於中美兩國在貿易戰上的取態,及不斷出招的情況。過去,所謂的貿易戰只限於「口水戰」,現情況或有變,先與大家一起拆解今次貿易戰。

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首先,貿易源於互惠互利。對於任何兩個市場,兩地在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都各有優勢,例如:內地及美國每部相同質素手機出廠價分別為200及300元(美元.下同),內地及美國每個橙出廠價為0.3及0.5元,由於內地生產手機成本較低及市場大,因此手機生產商多選內地生產。

另一方面,雖然美國橙較貴,但內地對美國橙的需求很大,大量美國橙出口到內地,因此兩地各取所需,貿易亦由此起。

華府旨在減少逆差

以製造iPhone為例,由於內地每月工人成本約598元,美國約3977元,相差超過5倍,因此蘋果公司選擇iPhone主要生產設於內地,當中約四成產量銷售至美國,令消費者在美國購買iPhone相對便宜。如蘋果公司選擇在美國生產,有公司研究估計,預期生產成本要多30至40元,令消費者多付100元。

第二,貿易戰等同破壞互利。今次美國向內地發起的貿易戰,基於美國想縮減兩地的貿易逆差。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去年中美貿易順差2758億元,按年增長近一成,創紀錄新高。去年,內地向美國出口4298億元,按年升11.5%,美國出口至內地為1539億元,按年升14.5%,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為2758億元。

消費者最終未必得益

兩個市場貿易基於自由交易,必然有其原因,對於美國,消費者過去享受自由貿易下,從內地進口售價較低的產品,有利美國通脹升幅較為溫和,有得必有失,由於產品在內地生產,為當地創造就業。

美國要強硬減少兩地貿易逆差,有幾個方法:吸引在內地生產的美企回國設廠,同時增加當地就業,惟現時美國失業率低企,還想失業率再降低?對進口產品設下關稅,這會增加產品零售價格或令消費者轉用其他產品,消費者最終未必得益。貿易戰出於經濟誘因不算高,相反或有其他考慮,內地如何拆招,明天繼續。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