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6日
MSCI把200多隻A股納入基準指數後,A股走勢開始好轉,這個意料之中的消息,換在以前的話,相信一早已被炒定先,等外資進駐時慢慢將貴價貨沽畀外資,然後大跌一場;今次情況卻相反,在A股「入摩」後才緩慢上升。正如著名基金經理譚新強在本報專欄所言,美國打貿易戰打到自己臉上,中國應趁此機會加速資本賬開放,讓人民幣成為更重要的儲備貨幣實現金融WTO。
上證指數昨天上升0.74%,深證指數亦漲1.78%,令一眾內地股民為之雀躍,不過以美元計,上證指數和深證指數年初以來累計仍分別跌4.3%及4.9%【圖1】,在亞太區中僅比印尼雅加達指數的6.4%跌幅好一點,不至於再次包尾。
內地散戶只願跟風炒
自今年初以來,令人驚訝的是中國國債的收益,竟比美股、港股等風險資產還要高,其實經一輪沽售,中國10年期國債近4厘息已經相當吸引,類近的國家開發銀行債息逾5厘亦具吸引力。
當資金重回這些俗稱無風險資產,反映市場投資選擇多的是,中國股市表現差強人意,則是一貫現象,多年來無甚改變。
從資金供應面看,中國M2貨幣供應增長在8.3%水平穩定下來,意味中國銳意放慢貨幣量增長的行動已初步達標,當然去槓桿還是要繼續,但站在M2貨幣量層面,在現水平未必會再減慢。
從需求面看,中國股民對股市又愛又恨,2015年中過一次「大獎」後,近年對股市的態度都是心如止水,個別被一窩蜂追捧的醫藥股,似乎是一起炒作的概念,與白酒股一樣,當機構資金與內地券商齊齊發功推高股價,散戶也樂意跟風操作,直至升無可升才一窩蜂撤退。
因此從供求兩方面看,暫都看不出內地股市上升誘因,不過按譚新強的說法,國債受追捧是外資流入中國的反映,按其行家對資金流的極端樂觀看法,到2025年(即中國總GDP開始超越美國的大概時間點)外資擁有人民幣資產的總數量可高達3萬億美元,每年平均流入4000億美元,包括債、股和現金。
假如這個預測正確,中國股市將不得了,但以A股已經偏高的估值,真有此可能嗎?個人還是不太相信,以中國企業的質素和高估值,外資也不是儍子,怎可能炒高,且讓內線人高價沽貨離場?
按其樂觀分析,外資大量流入其中一個理由是中國加速開放資本賬,人民幣國際化令更多資金買入人民幣,這倒是事實,人民幣年初以來仍有升值【圖2】。對於大行和基金而言,A股可能是日後的賺錢機會,故此一於落力唱好。
高盛認為,儘管初期納入的規模有限,但是後續的資金流動影響值得關注。隨着愈來愈多指數投資者開始投資A股,投資A股的海外模式將從原來的樂於持有,轉向必須持有,全球股票投資者評估投資機遇和資產配置時,便需要重新定義。
多元資產配置出現機遇
此前投資者通過H股市場獲得中國敞口,A股納入指數後,海外投資者將有機會持有支撐中國經濟向消費主導轉型的企業股票,尤其是從事新經濟行業的龍頭。
滙豐指出,此前MSCI中國指數主要集中在IT行業,但剛獲納入的A股主要分布在金融、醫療和材料產業。相關企業具有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和穩健資金流,預計2018年盈利增速為28%,優於離岸市場股票,這為主動投資者帶來多元化配置新興市場資產的機遇。
天達資產管理公司表示,A股擁有大幅提升海外投資者風險收益的潛力。新興市場投資者如果具有足夠資金彈性投資A股,有可能獲得比H股更高的回報。針對海外投資者對投資市場風險的關注,天達資產管理對比MSCI中國A股指數和其他指數後認為,中國股市的波動性本身與地區內其他市場相比並沒有實質區別。
A股獲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只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一小步,未來的路仍然漫長,對外資而言,大聲唱好背後可能仍是小心入市。
盲搶樓只是海市蜃樓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早前對外發布《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意見》中明確表示,深圳將針對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和專業人才,計劃到2035年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共170萬套,其中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將不少於100萬套。當深圳都以大量供應作為樓市調控規劃,就知道國內沒必要盲搶樓,事實上內地二手房的交易量也連跌多月了,只有一手新盤出現萬人搶樓現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升市催化劑 下周有分曉 |
上一篇: | 360選股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