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4日
意大利政局有緩和跡象,惟歐羅完全升唔起,因為美國就業數據非常強勁,聯儲局今年加息4次的機會已高唱入雲。加息因素觸發美元全面轉強,歐羅彈唔起之餘,其他非美元貨幣亦急跌,日圓跌至109.5水平。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指揮棒之下,強美元應該是今後的大趨勢,這對股、滙、樓市投資都至關重要。
美滙指數上周五收市升至94.15【圖1】,雖然已較低位顯著反彈,惟距離2017年高位103.8仍有一大截;與2017年不同的是,今時今日歐洲政府正面對民粹主義衝擊,歐羅難復強勢;同時,特朗普上台初期,民望低落兼白宮班底一片混亂,現在卻民望上升、共和黨大佬都怕咗佢,要玩花臣仍有排玩。
老特向世界宣戰贏民望
分析認為,聯儲局本月加息勢在必行,機會率幾乎100%,加四分一厘的機會是84%,一加就加半厘的機會也有16%,到9月加到2至2.25厘的機會有62.5%,即是6月加一次、9月再加一次是基本盤。問題是第四次加息會於今年12月還是明年1月,到時再加息機會分別達四成以上。
美元強勢不止因為經濟與就業數據強勁,還有其他人為因素,包括老特玩貿易戰的伎倆。老特今次搞完中國再搞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恍似向世界宣戰,老特自己就自鳴得意,可是在加拿大出席七大工業國財長會議的美國財長努欽卻成了箭靶,會上遭其他與會國孤立兼強烈批評。G7與會國一致表示,美國徵收關稅不合理也不合法,美國日後將更難與其他國家合作,與他國聯手制衡中國,似乎不大可能。
老特何以甘願得罪其他大國而強行徵收關稅?中美貿易談判第二輪完結後,一份聯合聲明搞到共和黨、民主黨都諸多不滿,更有人指向特朗普家族在中國的生意利益。既然大家都不滿美國唔夠強硬,倒不如向全世界都強硬,這反而減低了老特的政治壓力。此人老謀深算,怎會不懂此等道理?
整個世界政治格局今時唔同往日,美國失掉世界老大哥戰略地位,唔講口齒,對老特的政治利益影響不大,反而好多美國人Buy佢嗰套爛仔作風,民望自今年第二季係咁升。
唔好理老特的貿易政策對美國本土的用鋼企業有幾大傷害,至少短期利益係美國減少貿赤。美國目前處於雙赤,財赤又貿赤;當中,財赤在減稅後更難以扭轉,惟有向縮減貿赤埋手,只要減到貿赤,美元便會更傾向轉強,催谷資金流向美股、美元資產,股市好、美元強、經濟好,對中期選舉氣氛有好大幫助,至於後續影響,真是話知你。
土耳其阿根廷率先出事
世界已變,政客比以往更為短視,政治主張以選民為本,講到天花龍鳳只為選票,最終目的是上台取得權力。至於政策是否可行,後遺症有幾大傷害,真係到時至算,意大利五星運動黨的主張,根本無一樣可以落實,但選民一於好少理,只在乎眼前利益。
在新貿易政策下,強美元幾乎可以肯定是大趨勢,這對美元資產非常有利,對新興市場而言則是災難,「體質」較弱的土耳其和阿根廷已相繼倒下,近年負債大增的東南亞國家隨時出事,所以美股上升未必等於天下太平。
假如聯儲局今年加息4次,到今年底聯邦基金利率便會升到2.25至2.5厘,2年至5年期美債孳息到時升至3厘係大概率嘅事,當咁短年期嘅債息都有3厘,將有更多資金湧去美元區,到時美國再加大發債力度亦唔愁無人買。
然而,新興市場便要面對貨幣貶值、加息救滙市及股市下跌,走資亦係大概率嘅事,香港股市真是禍福難料。
本港樓市方面,供平過租將不復再,今年內加最優惠利率已相當肯定,未來加幾多、加幾密,還看銀行體系結餘減到什麼水平。2015年底本港銀行體系結餘高峰時升至4000多億元,隨後跌至2016年8月的2600億元,停留不動了12個月。最新一輪走資令結餘降至1094億元水平【圖2】,可見銀行水浸也不是永恒定律。
人口政策扭曲港樓市
未來只要美息繼續升,港元走資好難逆轉,按傳統理論,加息樓價跌,尤其當前樓價升到離晒譜,加息令供樓負擔更重。不過,對樓市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人口政策好有問題,近年有大量內地學生來港讀完書搵工再成為香港人,按4月《信報月刊》分析,2016年入境處發出單程證連學生簽證及各類人才輸入計劃達12萬個,這些新貴不少有富二代基因,有呢批購買力,樓價負擔指數升至19.4的今日,也許還會更扭曲。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華財金政策難重走舊路 |
上一篇: | 恒指突破乏力 美市有勢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