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30日

麥狄文 金融街密語

五洲疑違約事件陸續有來

上星期五,五洲國際(01369)一個上晝暴跌近九成,市值由本來廿幾億蒸發得至上周停牌前嘅3.39億元,導火線係內地媒體《國際金融報》早前爆料,指五洲國際存在嚴重圈錢問題,而公司主席兼董事,就喺事前多次減持股份。本來《國際金融報》唔算好多人睇,呢個消息本可神不知、鬼不覺。不過五洲國際喺報道刊出3日之後,即其股價大插前一日,晨咁早喺公司官方網站發聲明,表示要對《國際金融報》失實報道採取法律行動。一單本來無乜人知嘅負面新聞,由上市公司自己爆料通天,都算係唔衰攞嚟衰。

回一回帶睇吓五洲國際爆煲,其實早有跡可尋,皆因3月中嘅時候,中江國際信託責任公司發行嘅「中江信託——金鶴287號無錫五洲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通過郵寄文件方式向投資者宣布違約。至3月底,中江信託官網先正式披露有關287號產品訊息,而呢個產品融資方正正係五洲國際。詼諧嘅係,五洲國際竟然澄清,話公司係香港上市公司,因為要發布2017年度財務報表問題,所以唔可以喺協議期內兌付,經過協商後把兌付日期延至3月31日,287號產品並未有違約。

換完核數師 主席減持

不過最令人懷疑嘅係,公司發布2017年財務報表之前,表示因為跟前核數師因為審核費用講唔掂數,今年2月初換走咗安永,轉去用另一核數師立信德豪,一間係Big 4,另一間係專幫細價股核數嘅熱門核數師,而五洲所慳到嘅核數費連一成都唔夠,為乜事換核數師,大家心照不宣。核數費慳唔到幾多,最搞嘢係立信德豪喺五洲國際3月29日公布嘅2017年度業績,竟然都要保留意見。

通常一間上市公司換核數師,投資者已經要響起警號,整份財務報表,核數師話保留意見,小股東應心中有數。若然呢個時候小股東仍未察覺五洲國際嘅問題,咁大股東喺4月初開始多次減持股份,實在係公司出事前另一個大警報。大股東雖然僅套現247萬港元,但竟然要分開21次方能累計減持393萬股,可想而知五洲國際股份日均流通量簡直少得可憐。

五洲國際嘅致命傷,係2017年開始長期借貸規模迅速下降,千祈唔好誤會係減咗債,同時間短期借貸規模大幅上升,財務費用亦迅速增至8.14億元,莫講話公司未能以長債冚長債,咁搞法2018年連利息畀唔畀得起也成疑問。如此一來,3月有關287號產品係因為要配合年結,抑或其他原因還唔到息,講多無謂,等公司再發通告解畫,反正股價放量暴跌,股份通常係被斬倉洗倉,大股東或公司股份有冇抵押,大家坐定定等睇戲。

其實五洲呢件事只係冰山一角,2008年金融海嘯後,中國曾推行4萬億元放水計劃,令中國經濟維持一定增長,喺寬鬆大環境之下,企業要度水易過借火,借貸成本低到令生意人覺得唔槓桿一下就笨。

阿爺去槓桿 債券違約湧現

但經過咗十年八載之後,槓桿都透過房地產市場推到一般市民用家身上,而人仔又未有國際轉移槓桿能力,領導人怕槓桿持續,一旦泡沫爆破,2008年海嘯重演,但主角由美國變中國,所以自去年起積極及以強大力度去槓桿。呢個亦係點解由舊年開始,唔少企業長債無法再延期,要以較高借貸成本嘅短債去冚長債;再加上阿爺落晒柯打,銀行及金融機構唔可以再放肆地發行過多信貸融資產品,市場流動性自然大減。

阿Man可以預期,中國喺去槓桿加速,收縮周期之下,今明兩年或迎來債務違約高峰期,無論如五洲國際嘅一般民企,抑或巨無霸級企業,甚至央企國企,以至地方政府,都有機會面對違約風險。今年以嚟,滬深交易所已有69隻債券宣布違約,涉及59間公司。最恐怖係呢69隻違約債券,竟有37隻係今年4月之後出現,睇情況今年餘下日子,將會有更多上市公司違約事件發生,而五洲國際嘅故事,一定唔係最後一個。

麥狄文(徐狄怡.證監會持牌人)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