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
意大利政治危機惡化,民粹政府與總統就財長人選僵持不下,信貸評級機構穆迪警告新政府,不排除下調意大利的主權信貸評級,歐羅在美國時段以全日低位收市,新一浪歐羅危機正在醞釀【圖1】。國債成為避險工具之一,債息回落,標普500指數表現最佳的兩個板塊,是對息口敏感的房地產股及公用股。
A股入摩 恒指恐失三萬關
港股本周受歐洲的負面消息影響較大,加上MSCI指數周五正式納入A股,本港上市的中資股比重將會減少,令恒指沽壓更為沉重,再下試3萬點的機會頗高。
近年指數基金盛行,只要看看重磅中資股主要股東名單,五大之中,總會有以下幾個名字:貝萊德(BlackRock)、State Street、領航(Vanguard),它們是當今世上三大交易所基金(ETF)發行商,全球很多大藍籌主要股東名單上都見它們身影,反映各類指數基金在金融市場的影響十分大。今次MSCI分階段調高A股的比重,有升自然也會有降,這對在港上市的大型中資股股價將有負面影響。
外圍形勢亦對港股不利,本來美元已呈強勢【圖2】,今次意大利政府落入民粹黨手中,將令美元強上加強。
若只是經濟因素,恒指走勢可能會像特朗普爆冷入主白宮的時期一樣,美元及美息走高,使恒指跌穿200天線【圖3】,但如今多了歐羅這個不明朗因素,小心調整會比2016年尾為深,可能250天線才是較可靠的防守(現處28936點)。
講番意大利局勢,意大利新聯合政府的財長人選懸而未決,上周五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對新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呈交的內閣人選名單唔收貨,關鍵是獲提名為財長的經濟學家Paolo Savona出名反歐盟和德國,質疑歐羅制度。
民粹政客威脅重新大選
意大利的總統是國家元首,由千人選舉團選出,成員包括國會兩院議員及近60名來自地區的代表,可說是小圈子選舉。他的憲政角色是國家元首,負責任命總理及內閣成員,政府法案呈上國會前須經他批准,對政府有一定制衡作用。
五星運動與北方聯盟放聲氣,若內閣人選不獲批准,將重新大選,再一次爭取人民的支持,以威逼總統接受他們屬意的財長人選。
有報道指總理孔特周日將再會見總統,傾唔傾得掂數,執筆時尚未知,但無論結果如何,意大利亂局已成,脫離歐羅區的機會驟增。
歷史上,意大利的財政紀律一向頗差,未有歐羅前,政府每使大了,財政及經常賬赤字嚴重,就來一次貨幣大貶值,重拾競爭力,入了歐羅區後,利率大跌,滙率則與德國綑在一起,它的競爭力跟德國差了一大截。意大利要撐住經濟,舉債是最方便的方法,最終債台高築,目前負債2.3萬億歐羅,是全球第三大負債國,負債相當於GDP的130%。在2010年至2012年歐債危機期間,市場最驚的是意大利決定劈炮脫歐。今次兩大民粹黨聯手,聲勢大增,與歐盟及德國的摩擦風險大幅提高。
在美股尾市,穆迪把意大利的主權前景評級降為負面,理由是按新政府公布的兩黨契約,穆迪擔心政府開支大增,當局又未有開源之計,財政狀況會惡化。穆迪表示,待新政府上場,落實契約內容,包括推翻之前提高退休年齡的退休制度改革後,便會正式降評級。
形勢比希債問題險峻
金融市場開始向民粹政府發出警號,惟筆者擔心效用不大。民粹政客要反的正正是建制,金融市場在他們眼中絕對是建制的支柱,是有錢人的遊戲。嚴格來說,特朗普不是一個真民粹,因為他十分重視美股表現。
意大利民粹政府主政,是歐羅區繼希臘之後新一波挑戰,今次形勢或比當時更險峻,因為意大利經濟規模在歐洲排第四位,隨時是另一場歐債危機翻版。睇番歐羅兌美元2009年至今的走勢,近期跌勢之勁,跟前3次跌浪頗為相似。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加息下投資高息工具要訣 |
上一篇: | 港股突破無力 三萬點有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