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9日
T-Mobile是四大之中最進取,也因此最有趣,T-Mobile如果能與Sprint合併,協同效應必將明顯,繼分析AT&T之後,少不免對T-Mobile也看上一眼。如此,在5年後的今日,筆者總算四大都研究過了。(我曾在數年前寫過另一家四大之一Verizon,見「上善若水」2013年11月18日的〈二分天下的美國流動通訊〉。)
屹立5G時代是場硬仗
營運商近來值得一看,是因為5G時代來臨,它關乎國家興衰、經濟起落,無論是美國、中國或其他人口大國,都看得特別着緊。5G令人驚喜,是因為它的覆蓋面和速度讓人興奮。相較4G,5G可以處理百倍的通訊裝置,速度至少理論上可以高達10Gbps(即現時插線1000Mbps極速寬頻的10倍),網絡延遲(Latency)也從4G LTE的10至20ms縮減10倍。
美國過去手執世界經濟牛耳,主要因為獨佔了4G世界的領導地位,無論是FAAMNG(即Facebook、Amazon、Apple、Microsoft、Netflix及Google),以至最具觸覺的獨角獸(Unicorn)如Tinder、Lyft、Venmo、Uber全為美資,在5G時代爭勝是只許成功的硬仗。
從個股角度切入,T-Mobile較其他3間具投資主題。今年4月30日,T-Mobile的行政總裁John Legere宣布德籍T-Mobile(由德國電訊(Deutsche Telekom)持有)與日本「新娘」Sprint(大股東是日本財主孫正義旗下的軟銀集團(SoftBank))將要聯姻。
合併之後,擁有T-Mobile的德國電訊將持有新公司41.7%的股份,2013年收購Sprint的軟銀將持有27.4%股份,軟銀執行長孫正義與Sprint的行政總裁Marcelo Claure一同進入董事局。
合併應否通過,正反雙方都振振有詞,以T-Mobile為首的管理層認為,以赫希曼指數(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HHI)去量度巿場競爭程度全然不合時宜,因為獨立營運的T-Mobile無論是財力還是頻寬資源,都無力跟AT&T和Verizon競爭,故合併才有足夠財力搞5G。
聯姻壯大與巨頭一戰
從自由現金流來看,一年T-Mobile的現金流為27.25億美元,Sprint是2.93億美元,Verizon則已達80.58億美元。所為存在的四大之爭,其實只是雙頭壟斷(Duopoly),T+S的話才可以有一個同等檔次,小三和么四加起來有1.27億移動戶,跟AT&T的1.42億戶和Verizon的1.51億戶相若,終於成為一個「可以一戰」的業者。
對電訊業友善,哈佛法律博士(JD)出身的Ajit Pai於2016年被任命為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主席,奉行美國國內網路中立性(Net Neutrality),要求網際網絡供應商(ISP)及政府應平等處理所有網際網路上的資料,對所有用戶、內容、應用、平台、網站等都要無差別對待,就接取裝置類型或通訊模式亦然。
然而,差別收費對於ISP非常不利,也難以實行,按內容的需求產生封包排程(Packet Scheduling)是互聯網的根本特性,Pai明白事理、實事求是,他現掌舵FCC,對T-Mobile來說是一大喜訊。
交易兩度闖關未成功
另一方面,反對者則認為以往不通過,現時更加不宜通過。
奧巴馬政府於2011年否決AT&T以390億美元買T-Mobile。2014年中,T-Mobile與Sprint 320億美元的併購計劃,也因美國反壟斷(Antitrust)團隊勢盛,最後知難而退。這次又有何差別?何況近年通訊業一再精簡,營運商愈來愈少,2016年9月Charter Communications以567億美元收購Time Warner Cable;2015年7月AT&T以490億美元買DirecTV後,電訊業也進一步集中化。
如果以美國司法部專門用來衡量行業集中度的HHI來說,如果美國巿場最終由3間公司平均佔有,HHI值將超過3000,是高度寡佔(Oligopolistic;High Concentration)的巿場局面。HHI是企業巿場總規模比加總,再乘以一萬【註】。
由於T-Mobile和Sprint是直接競爭對手,它的爭議性遠高於上周所講AT&T兼併華納兄弟(Warner Bros.)的建議,營運商買內容開發商只是後向垂直整合(Backward Vertical Integration)。
T-Mobile厲害的地方,是它在推廣加大的同時,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竟然可以上升,如何才能做到耐人尋味,妙計為何?在合併案結果未明的情況下,T-Mobile的博值率又如何?下回分解。
註: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為【圖】
當中X為巿場總規模,Xi乃第 i 企業的規模,數較細所以通常乘萬,三分天下HHI為3333。
作者為香港文化產業聯合總會財務總監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