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18日

管理新思維

如何促進香港鞋業發展

統籌:陳志輝(中大EMBA課程主任)

主持:潘嘉陽、程潔明

嘉賓:梁日昌(香港鞋業總會主席)、鄧明慧(香港鞋業總會會長)

 

潘   潘嘉陽     程   程潔明
梁   梁日昌(Frank)  鄧   鄧明慧(Mandy) 

 

 

潘:今天兩位嘉賓Frank和Mandy都經營鞋業,Frank是造鞋的廠商,而Mandy則主責品牌和零售,這些經驗均值得各行各業參考。Frank在埃塞俄比亞設廠,可否談談這段經歷?

埃塞俄比亞的設廠經驗

梁:內地勞動力成本逐漸上漲,的確為廠家帶來不少挑戰,我們需要「走出去」。在我前往非洲前,業界也組織過許多東南亞的考察團。

潘:以我所知,有不少香港廠商選擇遷往越南。

梁:我早在15年前第一次考察越南,看到當地的生產成本比中國低7-8%,但那時未能預見人民幣其後的升值浪潮,還以為越南盾的走勢只會與人民幣相若。

鄧:越南給我的感覺是人口不算多,土地不算廣。故我們估計它的勞動成本遲早也會上漲,長遠看未必划算。

梁:但現在回首,特別是近五年,越南和中國的成本差距的確擴闊了,很多越南的鞋廠都經營得有聲有色,訂單應接不暇,生意可能比中國的同業更為理想。

約五年前我們去孟加拉考察,則感到當地條件頗為吸引。我們的名譽會長鄺海鑾先生也在當地設廠,聽他說成績不錯,客路甚廣,我們也看到他的事業不斷增長。

我則走得更遠。埃塞俄比亞雖然聽來遙遠,但飛機航程也只是10小時,通常深夜1時起飛,到達當地就是早上7時,在機上睡一覺就是了。

程:我想你應是業界先鋒吧!其他人聽到你要遠走非洲,會否也感到不可置信?

梁:以造鞋來說我的確來得比較早。現時在埃塞俄比亞就只有三家鞋廠,除了我們,另外兩家分別由大陸人和台灣人創立。我們也會合作,例如我有某些物料,對方有其他物料,那就互相支援。

潘:我看許多工業家也有這樣的經歷,首先在香港設廠,然後搬到大陸,再輾轉到東南亞發展,日後還可能遷移到非洲。紡織業就是一例吧。

梁:製衣通常是先行者,製衣所需的是布料和衣車,他們對周邊配套也不是沒有要求,但相對較小。假如是玩具廠商,他就可能需要電子零件,考慮因素就較複雜。一般而言,廠商移出去時均要考慮物流和供應鏈。

程:回想當初,同事又贊成到非洲發展嗎?

梁:我們稱國內的同事為「陸幹」,他們都不辭勞苦。我父親是鞋業前輩,也很支持我的想法。其實是否遷移,最主要看的不是團隊,而是客戶。只有得到客戶首肯,有足夠訂單,我們才能動身。儘管我認為是好主意,但採購方也有自己的考慮,幸而最終也獲得他們頂頭上司的支持。

在中港經營鞋業品牌

潘:談了製造,再看零售。過往香港從事製衣、製鞋等輕工業,卻沒有建立自己的品牌。然而Mandy的公司百麗國際,則逐漸由代工生產過渡到自營品牌。可否請你分享一二?

鄧:百麗始創人、我的父親鄧耀先生是香港鞋業總會的前主席,現時則是榮譽會長。他當年也是一位工匠,在孩童時代做學徒,學習做鞋。然而他也有一份大志,不想終生都為別人打工,希望能成為企業家。早在70年代,他已創立了小型的生產基地,也就是俗稱的「山寨廠」,並且很快就在佐敦和尖沙咀成立了鞋店。店舖前面是店面,後面是工場,閣樓則放置存貨。這些都是我的兒時回憶,年幼時我也曾住在店裏,當時會和工場的師傅一起開飯,媽媽和其他女工會做飯,每天擺兩圍。我放學後則不時幫忙摺鞋盒。

梁:我也是熟手技工。鞋業創辦人的第二代,幼時在工廠幫不上其他的忙,通常都是摺鞋盒。

鄧:那時我又喜歡留在店面,因為有冷氣很涼快;有時又會用店裏的電話致電給同學問功課。不過這些做法都是阻礙公事,會被責罵呢。家父投放許多心力於鞋款設計,同時亦經營批發。到1982年則設立了工廠,最初在蛇口。我們從一開始就希望創立品牌,在國內進行內銷,以香港公司而言可謂先鋒。同業大多經營代工,從事出口,皮鞋都沒有貼上自己的品牌。

潘:後來內地經濟不斷增長,中產漸趨富裕,你們的銷售也穩步上揚。

鄧:是的。雖然在香港也有批發業務,但批發要處理應收賬款,比較棘手,所以還是希望經營自家店舖。到98年金融風暴,香港不少舖位丟空,我們有機會進駐,便在香港也開創自己的品牌。其時百麗在內地已有幾百間分店,但香港則用另一個品牌「Staccato」。我們在第一年就開了八間店,後來公司經歷了上市和多次收購合併,到今天集團在香港共有超過120間門市。

香港零售業的挑戰

潘:今天在香港發展品牌,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鄧:租金很貴,而且每年的加幅很大。惟我們要建立品牌,就必須租用合適的地點,人流不能太少。過去兩年巿道的確較疲弱,有些業主也願意調低加幅,部分現金流不足的公司可能也要無奈關閉一些分店。但今年旅客數目明顯回升,而本地股市暢旺也有利購物氣氛,去年年中零售開始看到曙光,今年亦錄得一點增長,令人欣慰。

潘:租金以外,顧客又有沒有為你們帶來難題?

鄧:人流量的確不及往昔。我們的零售高峰期是2013-14年,現今與當年仍有一段距離,客流大約是當時的70%。客戶固然有不同需要,我們旗下的品牌都有不同客源,國內的劃分尤其細緻,男裝、女裝、童裝、大眾巿場和中高檔等均有各自的品牌,務求能照顧所有客人。

今天的客人更重視個性化、性價比和購物體驗。假如店員看到客人,懂得叫她「鄧小姐」,並記得她穿38號鞋,對方就會倍感親切。我們亦做許多大數據分析,例如記錄哪些貨品是顧客摸過但沒有購買,背後是什麼原因等。

程:這讓我回想起平日到鞋店,總想先走一個圈,大致了解它的款式。但有時一到店裏,員工就已很熱切地走上前來,問有什麼需要幫忙,要介紹哪些款式,倒是令人有點尷尬。我想對店員來說也是不易拿捏,他未必掌握得到顧客的個性。

鄧:好問題,這是在員工培訓裏必學的環節。我們把顧客分為幾類,並教同事應對的方法。有些客人喜歡有人招呼,有些只須略為給予一點專業意見,有些則不想店員打擾。同事要憑經驗去判別。鞋業要培訓專業人才,那是經營的最大困難之一,過往要聘用人手已不容易,近年企業之間的人才戰還愈演愈烈,有人甚至跟我說「有呼吸的都聘請」,那真令人感到可悲。

零售業很?重拚搏精神。我們的午飯時間是一小時,但不少同事只吃十分鐘,又返回工作崗位,希望做更多生意。而我們人手不太足夠,上洗手間、休息的時間也捉襟見肘,請假亦不容易──有生意自然不想放假,沒有生意就更不敢怠慢。身為管理層也希望員工能達到生活平衡,同業也不像昔日般以在柏麗大道最遲關燈為榮,始終夜深時段生意額也不高。所幸我們同事的士氣仍然高昂。我想藉此向大眾呼籲,只要你有心做好零售服務,我們很歡迎你加入這個團隊。

 

整理:謝冠東

 

* 「管理新思維」節目由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與香港電台合辦,星期日2-4pm在FM92.6香

港電台第一台播出。EMBA網址:http://www.cuhk.edu.hk/emba/

* 節目預告:5月20日題目:謙遜:卓越領導人的特質,嘉賓:公共衞生顧問網絡總監尹慧兒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