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1日
上周六一批懷疑被跨國投資集團行騙的苦主示威,當中約20人拉大隊去灣仔警察總部報案,其後更由立法會議員「元秋姐」安排記招,畀機會苦主申訴。據報道,今次涉案受害者超過2000人,而每名受害人投資金額由數萬至數百萬元不等……嘩,即係呢單騙案涉及金額約10億元,呢個跨國集團真係肥到襪都着唔落。
今次呢單投資騙案,係有人為該跨國集團做中間人,以傳銷方式如微信朋友圈、邀請名人專家出席講座等,並向受害人表示透過投資外滙、海外酒店項目,甚至香蕉園及採礦項目等等,全屬保本項目,訛稱受害人每月可獲6%至8%回報之餘,亦可保本。
其中一名受害人表示,慘劇始於2014年喺微信朋友圈見到有人分享有關投資頂目,亦親身到集團表示有份投資嘅雲頂酒店作實地視察,決定投資50萬元。當然,未成為受害人之前,曾經收取過幾個月回報,但其後要求取回本金,對方當然採取拖字訣;直至去年,集團內部開始唔夾口供,喺一個馬來西亞賣地投資項目上露出馬腳,苦主懷疑「伏已中」,決定報警救助。
阿Man對於呢班苦主真係深表同情,皆因上述受害人曾親身視察投資項目,對自己嘅投資處理態度認真,DD(盡職審查)都做埋亦中伏,可見呢個詐騙集團做戲做全套,啲行騙手法好認真。而集團氹苦主落疊時,仲搬埋啲集體投資、眾籌概念出嚟,實在更易誤導投資者。
盡職審查亦中伏
今次呢單懷疑詐騙,最嚴重嘅地方係受害人並非完全無投資經驗嘅羊生羊太,好大部分係具生意經驗嘅商人、專業人士,甚至連金融界人士都有,可見呢個跨國集團係有備而戰,仲要係「大雞唔食細米」嗰款。雖然有人唔滿意今次元秋姐出嚟抽水,但阿Man則認為秋姐今次說出個重點來,佢表示證監會喺兩年前已得悉事件,但竟然繼續有受害人墮入騙局,即係跟進有問題,甚至係政策有漏洞。
有關呢間投資公司對外集資進行項目投資,由於投資產品未獲證監會批准,曾被證監會入稟法庭頒布凍結資金及禁止牌照執業,但懷疑中間人繼續另開公司重施故伎,咁即係法例上存漏洞,騙徒先有機可乘,投資者任人魚肉,成為騙徒點心。
除咗呢單重量級騙案之外,今年1月亦揭發另一間公司訛稱研發製成高科技「超級尿袋」,更以「高回報、低風險」作招徠,直至該公司人去樓空,騙局始被踢爆。而呢單所謂高科技項目騙案,有關詐騙集團主腦及其助手已被捕,而涉案受害人數目過百,涉款亦達6700萬元。呢單騙案都以高科技項目包裝,更揚言公司將會喺美國上市,同樣以保證回報招徠。
各項非上市投資項目,若然只係透過朋友介紹,一般當然唔可以視作公開集資,但若以社交平台呢啲方式,又或者透過傳銷手法進行,有冇涉及違規,變相公開集資或非法眾籌?希望證監會及有關當局可以認真跟進,以免香港呢個國際金融大都會,成為不法騙徒嘅天堂。
至於投資者進行每一項投資之前,除咗要了解相關投資產品嘅風險,付上血汗錢之前,要停一停,諗一諗,有冇咁大隻蛤乸隨街跳,當投資回報too good to be true,咪以為自己行緊運遇貴人。
麥狄文(徐狄怡.證監會持牌人)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醫藥板塊 平價當撈 |
上一篇: | 長實極抵買宜長線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