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2月27日

陸文 談股論策

中港股市反彈脫險利收集

中港股市依然受春節效應影響,從每天成交金額相對減退,反映早前市況大幅波動令入市熱情收斂,加上未來一段日子存着不少變數,猶如天氣進入春天乍暖還寒,稍後勢霧鎖香江,看來更貼近股市表現。一方面全球受累美債高孳息引發資金流轉向風險,隨着內地將舉行三中全會及預期不少重要人事變動,本港則有《財政預算案》及公司進入業績公布高峰期,加上美國聯儲局新任主席將出席國會聽政會,在在足以引發短期以至首季港股持續早前的大幅起伏。不過,隨着技術走勢改善,而經濟基本面中線向好下,筆者維持審慎樂觀,在30000/31000點吸納近期強勢股勝算較高。

面對目前港股正處於與去年不一樣的牛市,指數呈現大幅波動格局下,技術分析短期持續發揮參考作用。猶記早前筆者提到100天線的重要性,恒指一度跌破後迅速收復,情況與去年12月7日跌至100天線28122點附近獲得支持,其後再拾升勢創新高33484點;今次恒指在早前回補第一個下跌裂口30251點水平,而目前看似正試圖回補另一個位於31712點附近的下跌裂口。基於今次100天線成功發揮支持作用,並在早前指出從今次已反彈逾早前回落逾4300點的幅度一半,可視為返回安全的脫險階段,建議投資者考慮逢低吸納,以期待大成交急挫後出現的反彈,以高低腳形態企穩機會較高,絕少以單腳支持。因此,目前上望回補0.618或下跌裂口的空間有限,不妨等一會候機作收集。

30000/31000成收集區

去年至今恒指走勢差不多每次創高位即有回吐,去年11月見高位後升幅大回吐更大;同樣,今年創33484點高位後回吐多達4300點呢!再者,另一個有趣現象是自去年恒指每次跌穿50天線,均可視為吸納良機,稍後差不多100%都重越50天線,投資者可留意目前50天線正位處30950點水平,並持續向上,後市在這水平以下可逢低吸納,而上升浪則以位處29870點的100天線為重要支持位。簡單而言,恒指在未來一段日子,可考慮在30000至31000點為收集區,利用未來一段較大起伏期作收集及選股的依據,以100天線維持止蝕功能,讀者不妨以此作後市的入市策略部署。

配合早前建議利用大市大幅調整,分辨強弱板塊及個股,作為短炒長揸的「盲公竹」,在過去一段日子應有收穫,一批調整市中有優於大市表現的,包括中資航空與消費、藥物、商品、濠賭、新能源、建材,以至石油板塊,不少個股均具有不俗回升力度,如投資者細心選出一些優於大市反彈幅度的個股,有望成為首季逢調整作收集的對象。要留意部分反彈重上技術阻力區者,可留待稍後調整才入市,炒股不炒市依然是行之有效的投資格言,目前港股正處於春節效應的樂觀氣氛下,寄望稍後有更佳入貨時機,以配合後市持續炒波幅的大環境呢!

內地政經穩支持港股

「政經」反映政治先行,目前投資依然是國策主導,了解國情政治變化絕對有需要,筆者純以投資角度分析內地政治議題,減低不同政治取態下帶來的爭拗不休,就以市場關注中央建議修憲取消國家主席與副主席任期上限,對目前由習近平強勢主導下的政經發展頗為正面,以其力主的中國在全球推行「一帶一路」等宏圖大計,整治內地長期存在的貪腐,達致利益重新分配,加強公平性,逐步提升以法治國等,有需要強勢統治,達致的政策效應肯定是利好。當然,在如何達致更開明的政府架構,仍有待觀察。

以民主掛帥的美國,政策近年隨着新總統上任帶來的變化,包括特朗普一再推翻上手經歷討價還價多時的連串國內國外政策,其效益會否在任內出現存着太大不確定性,這亦是全球各國人民的取捨,對國家往往是利短不利中長線的發展。對重視減少未來一段日子不確定性的投資市場而言,有關修憲帶來政策推行的延續性,肯定是中外投資者樂見。

近月被市場視為對金融穩定性具風險的事項看似正在拆彈,繼早前樂視、海航、萬達等在國內與海外過分擴張的企業步入解決困境階段,部分已取得成果或爭取較長時間空間,上周再有安邦被政府接管一年,有助穩定及減少骨牌效應,看來年內國內企業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的機會已大為降低,對吸引外資帶來正面作用。A股及相關ETF近周配合春節效應紛紛反彈,頗符合筆者早前建議在年中看好A股納入MSCI等利好因素下候機吸納相關投資衍生工具,可獲利不菲。

至於美股早前承受經濟增長帶來通脹升溫,令債市孳息趨升的風險,出現大幅波動,不排除這變數年內持續左右市況,並靜待市場逐步適應。

鮑威爾立威有待

不過,近期美國政府持續大量發債,上周10年期債息尚能在2.9厘之下,正好反映早前市場反應過分激烈,期待日後市場有秩序地消化息口正常化的過程,再配合相對溫和的經濟與通脹增幅,短期全球股市依然是債息高企下資金流向的受惠者,卻絕不能排除不同時段好淡因素帶來的波動,包括稍後鮑威爾本周首次出席國會半年席貨幣政策的聽證會,其在加息及相關政策的取態,將為短期全球債股滙帶來啟示性的影響呢!筆者較傾向上半年只會在3月份加息,而港息會否跟隨相信大約在年底,以反映留港資金持續看好中港兩地政經表現及帶來的賺錢商機。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