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
中國保監會最新統計顯示,2017年首11個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34398億元人民幣,按年增19.17%,已超逾2016年整年的保費收入【圖1】。過去幾年,中國保費收入迅速增長,在2012年至2016年短短5年期間,增長已翻倍。
今天的保費收入基數雖然相對10年前顯著增大,但相對於全球平均水平,中國保險的滲透程度仍然偏低。保險深度(即保費收入佔GDP比重)取決於一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和保險業的發展速度,反映該地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放眼全球,中國的保險深度未來發展似乎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根據瑞士再保險Sigma研究報告,2016年全球平均保險深度為6.3%,歐盟及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保險深度基本保持在8%以上,而內地的保險深度僅為4.2%,滲透程度明顯不足;換個角度看,即還有頗大的增長空間。
平保力拓代理人銷售渠道
事實上,互聯網研究機構iResearch(艾瑞諮詢)認為,隨着互聯網保險逐漸興起,加上中產與年長客戶增加的帶動下,保險深度有望在未來數年加速提升,預計2018年及2019年可分別增長至6.1%及7%【圖2】。
儘管如此,國內保險公司受惠保險深度上升的程度卻可能不一。因為大型保險公司擁有渠道及品牌的優勢,能夠以較低的負債成本銷售保單獲取保費,這些是中小保險公司難以媲美。
以內險股龍頭中國平安(02318)為例,它在銷售方面便佔着明顯優勢,代理人數目不斷增長,去年上半年擁有代理人132.5萬,佔中國整體保險代理人總數743萬的17.8%;去年第三季人數更進一步突破140萬【圖3】。
由於個人代理銷售保單的利潤較銀行保險高,增加代理人的保單收入有助提升整體利潤率。平保早於2010年就看到這點,率先作渠道轉型,開始減少銀保的渠道銷售,重點發展代理人、電銷和互聯網等渠道。
2017年首三季代理人、銀保、電銷及互聯網管道個人業務的新保保費佔比分別為85.5%、5.6%及8.9%,代理人已成為最核心的新保保費來源。
另一方面,集團期內壽險和健康險新業務價值按年增長35.5%,已超過2016年全年規模,主要是受代理人數量快速增長及產能持續提升所致。平保在銷售渠道成功轉型,帶動利潤顯著增長,撇除2016年上半年普惠重組的利潤影響,累計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按年增長41.1%。
由此可見,若內地保險深度逐漸提升,首先得益的相信會是龍頭的平保。而平保股價近日屢創新高,頂頭已沒有阻力,在內地保險業前景看好的情況下,應該還有繼續向上的動力。
內地保險業大環境不斷改善,固然有利增加保費收入,但值得注意的是,投資收入亦是保險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簡單來說,保險公司會透過淨保費收入(「保費收入」減去「保費支出」)及「浮存金」(已收保費又未賠付的儲備)作投資來換取收益。
國壽受惠牛市有望追落後
2012年10月時,中國人壽(02628)就曾因為投資收益下降已發出盈警,當時首三季股東淨利潤相對前一年同期減少55%,可以看到相關收入對公司來說是舉足輕重。
在港上市的大型內險股中(市值1000億元以上),中國人壽的投資收益確實對該公司影響最大,2012年至2016年的投資收入佔集團的總收入平均近兩成【圖4】,較其餘3家中資保險企業都要高,而去年上半年的投資收益佔比亦是當中之冠。
近日港美股市尋頂未休,內地上證指數又升抵3500點心理關口,創逾兩年收市新高。在中港股市氣勢如虹下,中國人壽在投資收益方面相信有着優勢,大有條件憑股市走高而追落後。
信報投資研究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英鎊先食糊 伺機再入市 |
上一篇: | 券商突圍靠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