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2月20日

Clyde Russell 財經路向

煤炭需求停滯 交投波動劇烈

全球需求成長氣若游絲,以及價格波動劇烈,這將會是未來5年煤炭生產商所面臨的情境,甚至亞洲部分亮點市場都無法蓋過歐洲和美國的黯淡前景,也無法填補最大消費國中國的消費減少。這是國際能源署(IEA)2017年煤炭報告的核心訊息,當中提到煤炭未來仍將是重要的全球能源來源,但重要性逐漸下滑。

國際能源署稱,預計2018至2022年間全球煤炭需求年複合增長率僅為0.5%,即55.34億噸的煤當量,僅較2016年水準高出1.77億噸煤當量。最大消費國中國的需求料逐年下降0.1%,到2022年降至27.87億噸煤當量;美國5年預測期間消費將每年下滑0.9%,歐洲發達國家則將每年下滑1.6%。印度仍是煤炭生產商最大的寄託,當地動力煤需求預料將年增長3.3%,到2022年將增至6.05億噸煤當量。巴基斯坦和東南亞國家等地區新的需求,料對煤炭需求增長做出正面貢獻。

中國鐵了心降低煤耗

但總體來說,對於煤炭礦企、交易商和他們的政治支持者來說,這是非常糟糕的資料;政治支持者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及煤炭最大出口國澳洲的執政自由黨。

IEA報告堅持愈來愈看空的趨勢,持續降低對煤炭在全球能源中比重的預期。IEA在2012年煤炭報告中預估,2017年全球煤炭消費量將達到61.69億噸煤當量,但現實情況卻有所不同。

該組織在最新報告中沒有提供對2017年的預估,但稱2016年需求量為53.57億噸煤當量,2018年預計為54.45億噸。換言之,IEA在5年前對該行業的預測太過樂觀,儘管當時公布時IEA的預測似乎還算合理,且相當謹慎。

煤炭的風險在於,IEA對未來5年的前景預測仍略偏樂觀。報告並未強調可能造成煤炭需求下降的多個因素,其中包括中國在努力提高天然氣使用量,降低高污染燃料的使用量。IEA稱,2014年底中國有56萬台工業鍋爐,其中約46萬台為燃煤鍋爐,每年消耗約6億噸煤炭。這些工業鍋爐恰恰是中國政府所開展治理行動的打擊對象,IEA預計,到2022年每年料將有1.1億噸煤炭被天然氣替代。

儘管今冬出現天然氣短缺,而且價位因此高企,但中國當局似乎鐵了心要降低煤炭消耗量,而且未來幾年相關努力所獲致的成功,有可能會超越IEA的預期。

海運煤炭需求和價格方面,中國仍然處關鍵地位。而且IEA對於未來5年煤炭消費緩慢下滑的基礎假設符合北京當前的政策設定。但IEA的報告還顯示出,海運市場基本上被全球前兩大煤炭進口國──中國和印度的政策設定所綁架。中國希望降低煤炭消費,而印度希望實現零進口,雖然這些目標較激進,但也突顯出海運煤炭市場存在偏於下行的風險。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