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1月16日

巴曙松 金融協會

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資本開放穩步有序

2016年人民幣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標誌着中國對全球經濟金融體系治理的深度參與。以人民幣融入國際貨幣體系為主線,新時代的金融開放將更富有主動性和建設性,增加金融市場國際化水準,有助提高人民幣資產在全球資產格局中的地位與配置價值。不過,要注意的是,隨着金融開放深化,外部經濟環境變化,通過金融渠道傳導的影響更為顯著,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強化風險管理顯得更為重要。

一、內地金融開放的新進展

‧機制改革視角──滙率形成機制市場化與資本項目開放穩步有序推進:

經過多輪市場化改革,人民幣滙率逐漸形成以市場供求、一籃子貨幣滙率以及逆周期調節因數為基礎的決定框架,可以有效吸收資本流動與經濟基本面變動帶來的調整壓力,增強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價值的信心。

在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方面,證券市場跨境投資進展較快,已形成合格機構投資者、境內外交易所互聯互通以及銀行間債券市場直接開放三種不同層次的制度安排。首先,合格機構投資者主體範圍與投資額度不斷擴大。截至2017年9月底,共批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投資額度944.94億美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5894.56億元人民幣。其次,滬深港三地交易所聯通,構建了內地與香港證券市場雙向投資交易的通道,把投資主體拓展到個人。最後,2016年2月起,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向境外機構投資者全面開放。截至2016年年底,共有407家境外機構獲准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託管餘額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

互聯互通助引入外資

綜合評估目前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的程度,從參與主體看,以機構為主的資本流動管道已打通,個人資本項目還需進一步開放;從市場層次看,證券類項目的境內外二級市場投資管道開放程度較高,非居民在境內發行證券仍有限制;從資本期限看,長期資本流動比較通暢,短期交易性資本流動也在逐漸開放;資本流向方面,資本流入基本通暢,流出仍受限制。

‧市場開放視角──以互聯互通模式開創內地金融市場國際化新局面:

從2014到2016年,「滬港通」、「深港通」相繼推出上線,以互聯互通模式實現了海外產品與投資者「引進來」以及內地產品與投資者「走出去」。2016年,「滬股通」和「深股通」資金流入總金額1105.5億元人民幣,「港股通」資金流入276.1億元人民幣。「債券通」北向通於2017年7月正式運行,與現有的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內地債券市場管道存在互補關係,降低了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債券市場的門檻。

以互聯互通模式連接各地形成區域市場,進而形成國際化市場,用穩步有序的節奏推動金融市場開放。首先,互聯互通以最小的本地市場制度改變和相對封閉的設計模式,保證內地資本市場國際化節奏的總體可控。其次,互聯互通既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投資多樣化人民幣資產的便利管道,也為內地居民全球化配置資產提供了新的規範化視窗。互聯互通助推進人民幣資產融入國際金融市場,促進在岸及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創新和提升流動性,完善人民幣資產價格與風險對沖功能。

最後,接觸香港資本市場成熟的體系以及國際專業機構投資者的策略,可以促進培養專業的內地投資者基礎,助內地資本市場的監管理念與制度框架走向成熟與國際化。

‧行業准入視角──自貿區試點加大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力度:

從2013年正式建立上海自貿區開始,金融開放試點的步伐不斷加快。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負面清單首次以完整、透明及細緻的政策體系,為外資進入金融業各個子行業提供了明確指引,但是在開放節奏選擇上仍較為謹慎,2017年外資准入負面清單中有六項相關條款,內地相比發達經濟體的金融業開放水準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內地金融開放的趨勢展望

‧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需要進一步深化相關機制改革:

資本項下證券投資與資本流出限制繼續開放,便利境內資本的國際化配置以及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布局。逐漸降低美元在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中的影響,提高一籃子貨幣所起到的錨定作用,考慮在滙率中間價決定機制中引入反映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指標;盡量減少使用干預手段調節滙率,逐漸引導市場主體樹立滙率風險意識,利用風險對沖工具管理滙率風險。

境內金融市場邁全球化

‧從全球視角提升人民幣資產的配置價值,需要進一步延伸與拓展國際金融市場聯通:

擴展境內外交易所聯通範圍與資產類別,以互聯互通模式促進境內金融市場與國際對接,從目前的股票與債券品種延伸到大宗商品、股票和貨幣衍生品、人民幣利率產品以及其他風險管理工具,滿足投資者對沖其跨境投資組合風險的需要。圍繞滬深港通、「債券通」提供風險管理、信用評級、投資諮詢等服務的專業機構將獲得發展動力,為金融市場的深化帶來新空間。可考慮逐漸把合作範圍擴大至紐約、倫敦、法蘭克福等金融中心的交易所,實現境內金融市場由區域化走向全球化。

‧促進內地金融機構提升經營效率,需要進一步開放金融業外資准入:

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

構建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機構進入將促使內地金融行業睇齊國際標準優化業務模式、治理體系以及市場建設,有助提升金融部門整體的全球競爭力。可以進一步壓縮負面清單內容;用宏觀審慎管理逐步替代准入要求及業務限制;增加自貿區試點,根據各地差異化的經濟金融發展水準採用多層次的開放政策框架。

‧加強金融開放過程中的風險管理需要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架構:

2008年金融危機表明,金融周期主要通過國際銀行系統間的總資本流動進行國際間傳染。提升內地金融體系的整體穩健性,配合靈活的滙率制度與政策溝通引導,在金融開放的過程中還需同步構建更加穩健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控制外部金融波動可能對內地產生的不利影響。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意見)香港中國金融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