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6日
香港素有購物天堂的美譽,「鐵哥們」都喜歡來港「血拼」【國情特色用語】,其中包括各式各樣的奢侈品;內地「土豪」【國情特色用語】購買奢侈品只能滿足其慾望,相反「買殼」可能更加實在。誠如中國恒大(03333)大股東兼主席許家印,旗下商業王國業務範疇極之廣泛,「買殼」可以把系內業務上市,方便日後融資的需要。戴Sir發現,該集團系內最近一單買賣,正是「借殼」的完美示範。
恒大集團創立超過20年,業務以民生地產作為基礎,金融、健康為兩翼,再加上文化旅遊,形成了「房地產+服務業」產業格局;恒大健康(00708)正是在從事健康產業的上市公司,但「鐵哥們」是否記得其「借殼」往事呢?
2014年12月,恒大健康前身新傳媒(後易名恒大健康)的控股股東楊受成,以9.5億元代價向恒大出售全部6.48億股,佔已發行股本74.99%;恒大並以每股1.467元,提出全面收購,涉資最多3.17億元。
收購一年即轉型
同一時間,新傳媒以1400萬元向楊受成出售其媒體及出版業務9.99%權益,並以4.2億元向英皇國際(00163)出售觀塘鴻圖道82號的10層高工業大廈後租回。
換句話說,交易後新傳媒僅持有媒體及出版業務90.01%權益,包括於香港出版的5份中文雜誌《東方新地》、《新假期》、《NM+新Monday》、《流行新姿》和《經濟一週》,以及兩家出版社「經要文化」和「青果文化出版社」。
新傳媒獲恒大入股後逐步轉型,2015年4月先以全新面貌示人,改名稱為「恒大健康產業集團」;同年,恒大健康向母公司收購醫學美容醫院及南韓醫療美容集團權益,之後投得海南省瓊海市的醫療用地及海南省海花島的旅館零售商業混合用地。
2016年,恒大健康先再投得兩幅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地皮作為醫院及商業服務用途,以及位於陝西西安的商住用地;之後更一口氣投得河南鄭州的11塊土地,將用作建設健康體驗中心、酒店及國內外大中型醫藥企業總部基地。
近三年後完璧歸「楊」
今年9月,恒大健康向楊受成悉數出售新傳媒集團90.01%股權及股東貸款,而新傳媒集團主要業務包括出版書籍及雜誌、數碼業務、版權持有及發牌業務,總代價6300萬元。
戴Sir指出,恒大健康從事媒體及健康管理兩大業務,前者上半年營業額下跌17.4%,至1.15億元,僅佔總營業額兩成,分部溢利520萬元;後者營業額卻大幅飆升9.6倍,至4.61億元,佔總營業額八成,分部溢利更勁升4.5倍至1.83億元,因此,恒大健康悉售正走下坡的媒體業務,專注高增長的健康產業,不無道理。
此外,恒大健康並非首次出售旗下媒體業務,2016年6月就以20萬元悉售從事出版《NM+新Monday》業務公司的股權,今次把其他的媒體業務一併售回予楊受成,似乎甚有「完璧歸『楊』」的意味。
由此可見,恒大健康透過一連串買賣交易之後,正好是「借殼」上市的完美示範之作。
戴Sir下周五再與大家繼續「嘮嗑」。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科技先行 國進民退 |
上一篇: | 政治不確定性拖累歐羅走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