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9月28日

呂梓毅 沿圖論勢

香港銀行幾時才加息?

從最近美國聯儲局的議息會議聲明,以至聯儲局主席耶倫26日發表的講話,均反映局方短期再加息機會升溫。每次聯儲局準備再加息時,本地評論都熱議香港銀行今次會否跟進云云。不過,從多個角度看,香港銀行短期跟隨美國加息機會似乎不高。至於幾時加?或許要等待幾個重要訊號。

聯儲局上周議息會議後暗示年底可能再加息,令市場略感錯愕;耶倫26日的演說更進一步指出,須警惕加息「太緩慢漸進」。霎時間,年底加息的機會再次顯著升溫。根據最新利率期貨顯示,在本年底聯儲局最後一次議息會議(12月14日)加息的機會率,由9月初的三成三,飆升至近日的七成以上【圖1】。至於明年,根據局方的預測,預計明年仍會加息3次。不過,從種種跡象顯示,香港銀行似乎還有時間可以不跟隨,這可從以下兩方面看到端倪。

港貨幣基礎反覆上升

首先,資金未有大規模撤出香港。金融海嘯後, 聯儲局(連同其他主要央行)推出浪接浪的量寬(QE)行動,創造數以萬億美元計的市場流動性,令美國貨幣基礎(monetary base)在短短幾年間激增3.8倍。期內資金亦相繼湧入本港,導致本港貨幣基礎同樣顯著抽升;至今,香港貨幣基礎已較金融海嘯前增長逾4倍,增幅甚至較美國更大【圖2】(這或因人民幣2015年「8.11」滙改引發更多資金湧入本港所致)。這亦造就了香港銀行港元存款水平,在短短9年間激增逾3.6萬億元,平均按年增長高達9.7%。

目前香港貨幣基礎仍在反覆上升(儘管升勢減慢),反映自金融海嘯後流入香港的資金仍然十分充裕,不但暫未撤出香港,甚至仍保持溫和流入情況(短期套息資金流向除外)。故此,在留港資金仍然充裕的環境下,香港銀行跟隨聯儲局加息的誘因不大。

另一點是銀行貸款結構出現轉變。正如本欄以往指出,自金融海嘯後,銀行的按揭貸款業務出現結構轉變,貸款息率由以往以最優惠利率(P按)計算為主, 轉為以同業拆息(H按)基礎為主。自2014年中開始,H按貸款額大部分時間維持達八成或以上的甚高水平;該比例最新更攀升至95.9%紀錄新高【圖3】。

HIBOR距H按上限尚遠

這裏有兩點要留意:其一,由於H按貸款成風已持續一段時間,在新造按揭和轉按關係,相信銀行目前相關貸款組合中的息率釐定,有很大比重是以HIBOR為基準。其二,很多本港銀行,尤其以本地業務為主的銀行,雖然多年來嘗試積極分散或擴大零售貸款組合成分,例如積極爭取私人貸款和信用卡貸款等業務,但按揭貸款依然佔據整體零售貸款比重逾半,部分銀行的相關比重甚至接近八成【圖4】。換言之,香港銀行的零售貸款業務仍是以按揭貸款為主導,而貸款息率多以同業拆息為基準。順帶一提, 即使是商業貸款,一般大型客戶的貸款息率亦是以HIBOR為基準。

所謂加息,是指銀行會否調升最優惠利率。問題是,HIBOR利率是由市場決定,而且H按貸款在觸及利率上限之前【註】,銀行加息(最優惠利率)對零售貸款組合的收益未必有太大幫助。反而,銀行調升最優惠利率,往往同時一併調升存款利率,令資金成本上漲(尤其存款基礎較大的本地銀行),反過來對整體業務收益帶來負面影響。故此,除非同業拆息抽升至較高位置,不然香港銀行不會輕易加息。

兩指標看跟加機會率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香港銀行才會跟隨聯儲局加息呢?大家可留意以下其中兩項訊號或指標:

一、假如一個月同業拆息升穿0.75厘。如前所述,若零售銀行貸款組合內的H按貸款觸及利率上限,現有的H按貸款將轉為P按,銀行加息的誘因才會大大提升。目前大部分銀行H按和P按的按揭息率分別為H+1.4厘和P-2.85厘(P=5厘),H按的利率上限亦是P-2.85厘:

H+1.4%>P-2.85%

H>5%-2.85%-1.4%

H>0.75%

因此,當目前H按多採用為基準的一個月同業拆息抽穿0.75厘時,銀行持有的H按組合,便有很大比重自動轉為P按,屆時銀行加息的誘因便會大很多。目前一個月同業拆息約在0.57厘水平,由此看來,銀行加息還要再等一會【圖5】。

二、美電即期滙達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隨着聯儲局持續加息,港美息差逐步擴大,市場的套息活動無疑轉趨活躍【圖6】。金管局總結餘由2015年底的4260多億港元輾轉回落至近日的2200多億,較高位回落近半,反映有熱錢流出進行套息活動,間接推升美電滙價。倘若美電抽升至弱方兌換保證位置,即7.85港元,屆時金管局便要以每美元兌7.85港元無限量買入港元,可預見市場流動性將明顯抽緊,貨幣基礎亦會出現收縮,銀行加息的積極性便會大大提升。

註:H按有保障客戶的機制,當HIBOR息率攀升至某水平時,按揭息率會轉為P按。

信報投資研究部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