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8月23日

陳東 金融協會

香港中資資管發展方興未艾

回歸20年來,中資金融機構在香港不斷發展壯大,在多個細分金融領域後來居上,市場份額和影響力迅速提升,資產管理行業也不例外。香港中資資產管理機構,一般是指由內地的基金、證券、期貨、保險以及其他類型內地公司,在香港設立並向香港證監會申請取得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第9類)的持牌法團和註冊機構。最新公布的香港證監會2016年基金活動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內地相關集團在香港成立的持牌法團和註冊機構數目,由270家按年上升15.9%至313家,在1348家香港9號牌註冊機構的佔比為23.2%。

截至2016年底,由內地相關基金機構管理的香港證監會認可基金數目為333隻,比2015年底的283隻增加了50隻,認可基金的資產淨值也同步大幅增長,2016年底的規模為2320億港元,較2015年的1790億港元增長逾兩成,不僅遠快於全香港基金管理業務合計資產5.2%的年增速,也優於全部在香港註冊成立的證監會認可基金11.9%的年增長。

規模勢超2320億港元

證監會認可基金只是中資機構所管理資產的一部分,從統計上看,全部的香港證監會認可基金只佔香港基金管理總規模很小的一個比例(2016年底為5.6%),加上中資機構更擅長管理機構性基金和其他基金,由此可以推斷中資資產管理規模要遠遠大於2320億港元。

無論從哪一角度看,中資資產管理業務近年來獲得長足發展已是不爭事實,其主要驅動因素也是顯而易見的。從需求側觀察,近年內地資產全球配置趨勢逐漸興起並持續擴大,內地資金通過QDII等各種管道流入香港,帶來了資產管理的增量需求;從供給側分析,愈來愈多內地集團來香港設立或收購資產管理機構,已成為控制香港持牌法團的最大一群股東。中資資產管理機構通過其內地集團公司的介紹和宣傳,很自然對接了來自內地的資金管理需求;加上中資金融機構在香港多採取金控模式,資產管理與發展較快的證券經紀、證券承銷以及保險等賣方業務交叉銷售、相互帶動,取得較好的協同效應。

欠長期業績難吸外資

儘管發展勢頭不俗,但中資資產管理行業也面臨不少挑戰。首先是業績的挑戰。資產管理的核心競爭力是投資管理能力,具體體現為長期持續的優良業績。中資來港做資產管理的時間過短,還拿不出長期可靠的追蹤業績,難以得到注重往績的外資青睞。

經驗表明,業績長期做好是很難的,最終能成功的只是少數,因此大多數中資資管機構將面對生存的壓力,其中有些難免會被淘汰或被整合。

其次,是跨境投資政策變化。一方面,內地資金流出海外政策收緊,QDII額度已經有較長時間沒有新批,內保外貸、收益互換等其他管道也被嚴格監管,導致內地增量資金流入減少;另一方面,中港互聯互通政策在給兩地投資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替代了部分中資資產管理的存量需求,最明顯的是在「滬港通」、「深港通」及「債券通」推出後,曾是中資機構主打的QFII和RQFII資管產品規模迅速萎縮,幾乎被贖回殆盡。

內地允許公募基金和保險資金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之後,不少原本要來香港的資金,改道認購內地的「港股通」資管產品。

再次是國際化挑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資產管理中心,其資產管理業有着「兩頭在外」特徵,即相當部分資金來源和投資管理都在香港以外。過去5年,基金管理業務中超過60%資金源自非香港投資者(2016年底為66.3%);過去4年,分判或轉授予海外其他辦事處或第三者管理的資產管理業務超過45%(2016年底為45.2%)。

宜採漸進式策略

因此,在香港做資產管理,既要立足香港,又要跳出香港,須在行銷和投資等方面做好亞太區域乃至全球的戰略布局。但相比已經全球化的成熟外資資管機構,中資在國際化布局方面剛剛起步,且受制於資金投入約束和國際化人才匱乏,實現國際化可謂任重道遠。

香港回歸20年來,中資券商在香港從邊緣參與者變身市場主導者,2016年香港資本市場承銷額排名前10的投行中,中資券商已佔據7席。相比之下,中資資產管理行業就遠沒有如此出類拔萃。但這並不意味着中資資管機構要實施突飛猛進的趕超型策略,相反,漸進式穩步發展才是中資資管機構應有之策,這不僅符合資產管理業務發展的客觀規律,更是長期可持續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

作者為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時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