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8月15日

譚新強 中環看世界

如經濟轉型成功 兩年後恒指可見四萬

朝鮮半島局勢仍頗緊張,習主席跟特朗普總統通話似有幫助,但現在關鍵問題有兩點:1)短期內朝鮮會否再發射導彈,不論是瞄向關島陸地還是附近海域,不論有沒有裝上核或普通炸藥彈頭。哪怕只是試射,現在風頭火勢,如不管一切進行,都必招來美國、日本、南韓的嚴厲反應,增加擦槍走火機會。2)另外更難猜測的是美國的所謂底線是否正在改變。上周我在另一文章指出過,其實朝鮮去年曾宣布放棄核武的第一使用權(NFU),信不信是另一問題。

雖然美國從未承諾放棄NFU(有專家建議美國宣布NFU,同時擔保第二使用權(GSU)),但過去的假設底線在美國已受襲或即將受到嚴重襲擊時,才會考慮使用核武。

但上周特朗普的「fire and fury」論似乎把底線推前,暗示只要朝鮮再有任何挑釁行動,美國都有可能發動預防性核武攻擊。如屬實,非常不理牲,亦當然令世界更危險。

地緣政治風險仍升溫

全世界不可能給一老一嫩的兩個肥佬長期綁架挾持,生活還是必須繼續的。經一周頗激烈的調整,昨天大部分亞洲市場終於有點反彈。但我建議投資者不要太興奮,因為這次久等了的調整有可能持續一段頗長時間。主要原因有4個:

1)地緣政治風險仍在升溫。就算今周朝鮮保持克制,8月下旬美韓和美日都有大型軍演,仍須留意發展。另外我多次提及的中印「洞朗高原對峙」,情況日益緊張。內地網民可能因為看完《戰狼2》情緒高漲,鼓吹動武「教訓印度」之聲不絕,非常危險。更糟的是印度那邊也在摩拳擦掌,不停增加駐兵,且有傳聞在疏散村民。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就算發生衝突,都不會大規模升級,所以不用太擔心,說不定A股軍工板塊更會大幅炒上!我並不迷信什麼每10年一劫論(2007,1997,1987),但我擔心一旦開火,將打破自1979年以來的和平改革開放局面。

2)美股已亮起一些警號。過去數周,不少著名投資者如Oaktree的Howard Marks和新債王Jeff Gundlach等都警告股市(債市也是)昂貴,尤其某些科技股。Marks正確地指出Softbank輕易利用槓桿,成功為它的Vision Fund募得近千億美元,證明投資者風險意識薄弱,亦是一個危險訊號。

美股盈利其實不錯,今明兩年估計都有雙位數增長,收入增長較低,約4%至5%。美股雖未到泡沫,但已不便宜,標普今年P⁄E約19倍,明年回落至約17倍。

3)更值得投資者留意的是聯儲局在9月即將開始拆QE縮減資產負債表。此舉已預告了很久,開始時速度溫和,每月減60億美元國債和40億按揭債,然後逐漸加速。市場亦已用朝鮮為藉口調整了一點,理論上市場反應不會太大。但始終市場從未見過縮表(加息甚至乎打仗都是家常便飯),所以不可掉以輕心,小心蝴蝶效應。

月底的Jackson Hole央行峰會,連ECB的德拉吉都會出席,到時或可看出多一點聯儲局和其他央行的取向。

4)歸根究柢,對港股、A股以至全球經濟最大影響的已不再是美國,而是中國。昨天公布的工業製造、零售和固定資產投資數據都比預期稍弱,上月全國房價升幅也放緩至4%(好事),上周的進出口數據也比預期差一點。我的看法一向都是經濟放緩是正常,對投資者更可能是好事,最重要是去槓桿和經濟轉型。

美股調整至少兩三月

我比較大膽在數月前率先指出要關注那些萬億級危企,現在多間已曝光,包括安邦和海航等,連當時多數人覺得已安全着陸的萬達,都備受牽連成為排查對象。上月開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後,這些活躍於海外併購的民企,以及規模龐大的國企都受到更嚴的監管。

這些都是好事,但略嫌力度還是不夠,譬如樂視明顯已經撐不下去,賈躍亭都已逃到海外,相關的理財產品到現在還未完全「爆煲」,估計監管和各金融機構還在協商,企圖避免打破「剛兌」。

很多人用十九大為藉口,推搪一切以維穩為重,但加強監控金融亂象正是今年的政策重點,對長期穩定尤其重要。

我現時的判斷是美股的調整可能長達兩三個月或更長。按傳統其實8、9月是全年最差表現的兩個月份,平均下跌0.2%和0.7%。但調整幅度應頗為淺,極可能5%不到,連correction(定義為跌10%)都不算。上周四VIX升逾四成,以為很厲害,但亦只從超低的11%升至16%。10年以前,16%是VIX的長期平均數,不是高峰。我從前已解釋過,實際和引伸波幅在過去10多年呈現結構性下跌,不一定是代表市場警覺性減低了,更可能是過去波動率太高,不符合市場接受到的資訊量。波動率下跌是代表市場效率提升了。所以如peak VIX才16%(當然有可能再升),調整的深度亦應有限。

如果美股的調整有限,那麼港股的下跌空間可能更少。明顯外資和北水對港股的興趣仍然濃厚,昨天的反彈力度就不錯,但成交不算高。

A股更表現它的獨立性,深圳強力反彈2%,茅台等個別白馬股更創新高。所以港股調整期可能較短,只一至兩個月。

港股千萬不要變瘋牛

從年初我的恒指合理目標價一直維持在26000點,7月終於衝破,我也高興,但覺得沒必要錦上添花再提高(寧願去年初雪中送炭撐港股),滿街都是股神,爭相提升今年恒指目標至28000至30000點或更高。我不是潑冷水,overshooting是一定會有的,但上周恒指又回落至27000點以下,未來數周再下試26000點都是有可能的。

我對短期目標已沒興趣,關心的仍是會否發生戰爭,人命比財富寶貴得多。我留意的是中國經濟轉型,會否繼續健康發展資本市場,幫助去槓桿,提高企管水平和保護投資者利益。我的願景是港股千萬不要變瘋牛,最理想是今年恒指不升穿29000點。

如這些條件都能達到,恒指今年P⁄E才約13倍,絕不昂貴,預期未來兩年盈利增長平穩近雙位數,那麼兩年後,恒指應有可能升至40000點。

聽起來有點誇張,兩年升約五成確不少,但到時P⁄E可能仍只16倍不到,估計將仍然低於標普500指數。過去20年恒指的平均P⁄E確只有12倍,最高19倍,但如中國經濟轉型成功,恒指估值確該被提升。

回想一下,恒指的歷史高位32000點,已經是2007年的事,如過兩年升至40000點,年化收益其實仍很低,不到2%。從2007年至今,標指已升近六成。有點像雞蛋和雞,如轉型成功,40000點根本不是大問題。

反過來,如果不能提升投資股票的長期回報,改變過去的扭曲,回到跑贏債券、理財、以至GDP和房產的應有常態,經濟又如何能夠成功轉型,提升整個經濟的資源配置效率呢?

中環資產持有茅台的財務權益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