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7日
美洲盃帆船賽,紐西蘭隊用到腳踏搖帆,戰勝美國隊。但無論人力再怎麼大,還是大不過風力。投資回報要高,當然要看到「風」在哪裏。
金融海嘯至今已9年,借本報前賢曹仁超先生的說法,全球央行的救市舉動,其實是「劫貧濟富」,先是用納稅人的錢,拯救被華爾街大鱷弄得千瘡百孔的金融機構,然後是長期低息環境,使富人(能借到錢)的財富進一步高歌猛進。
美國聯儲局開動印鈔機,內地人民銀行也沒落後,人行的資產規模,從2008年底約20萬億元人民幣,增到去年末的約34萬億元人民幣。於是,我們常聽到,內地樓價怎樣不斷創新高。當然中美兩大央行積極放水下,香港樓價也沒有落後。投資不一定要虧錢才痛苦,跟不上資產升值一樣讓人難受。投資者最害怕的,便是購買力貶值。
踏入新信貸周期
投資要看對象的基本因素,但央行態度,卻會左右一切資產的估值高低。順風還是逆風,足以讓資產價格大不同。資產泡沫遊戲玩了快10年,央行一天不收水,一切還可繼續下去,可是月有盈虧、花有開謝,均值回歸才是天下第一大投資道理。
去年末內地經濟會議上說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已經是明確訊號。然後人行資產規模不再擴大,廣義新增貨幣供應(M2)增長也在5月放緩至9.6%,創有紀錄以來新低。
聯儲局不止於上月加息四分一厘,更宣布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計劃(債券到期後,不再投資,企業只能從市場上集資),要從市場上收回流動性。
中美央行同時「收水」,投資市場會怎樣?近兩周先是細價股出現暴跌,然後是樂視傳聞出現財困,市場上資金鏈是否愈來愈緊張?
風來了,連豬也吹得起。但風過了,豬會怎樣?新的信貸周期是否正開始,絕對值得投資三思。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25000點遲早跌破 |
上一篇: | 半年結帶動 股評推介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