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6月20日

王良享 良言共享

環球央行放鷹 貨幣政策達極限

環球央行上周先後釋出「鷹派」訊號,美國聯儲局加息後急忙說明「縮表」程序、英倫銀行的8位貨幣政策委員中居然有3位支持加息、加拿大央行從有減息傾向急轉至加息傾向,就連日本央行雖然誓言堅守2%通脹目標,卻聲稱退出買交易所上市基金計劃在理論上可行。眾多央行在油價見頂,環球通脹下跌時急不及待發出緊縮警告,似乎是承認貨幣政策已到極限,亦希望對過熱的房市及債市降溫。

去年英國脫歐公投之後,筆者提出環球債價已經過高、美國國庫債息過低的看法,是因為債市被過高避險需求扭曲,定息回報工具出現「非理性亢奮」。因此,在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大選後,在黑天鵝消失時,美息大幅抽升,連帶環球政府債息亦飆升。當然,特朗普當選後,買債賺價、買股賺息的畸形現象曾經有修正,但過去兩個月內,這個現象又再重現。自5月初至今,標普500及納指升幅只有約1.5%,但標普500公用股指數卻上升5.7%。無他,只因為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又下跌至2.1%邊緣,投資者要買有回報的債券,幾乎要追逐永續的無到期債券,那不如又買派息更高的公用股罷了。

結構性問題交政府承擔

各國央行爭相釋出「鷹派」訊號,雖然有各自背景,但幾乎大部分都覺得央行已交足功課,若未能刺激經濟,就是結構性問題,必須由政府承擔。筆者覺得,眾央行此舉實在無可厚非,可能亦遲了一點,畢竟量寬買債推低長期利率,倒逼投資,只對市場風險取態有利,對老百姓是否真正有幫助,實在存疑。

市場經常流傳一種說法,就是低息催谷股價及樓價,看似不錯,但是這個「息率」應該是實質利率,亦即是名義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減去通脹率。如果通脹進一步下降,則實質利率可能上升,若中央銀行火上添油加息,則實質利率上升加快,最終房價與股價真的會變得過高。這個簡單的關係,有充分經濟學知識與市場經驗的中央銀行家們豈會不知,只是既然央行負起刺激經濟的擔子已有8、9年的時間,自然想交出擔子予對選民已作出諸多承諾的政府去做。

加拿大央行轉軚有基礎

若論經濟增長與利率的關係,加拿大央行的轉軚最有基礎,第一季度GDP增長3.7%,為G10國家中最高,就業市場非常穩定,新增職位連升6個月,而且在過去18個月中只有3個月出現負增長。

IMF最近批評加拿大國內債務上升過快,央行正好加息,作「逆周期」控制,利率期貨市場反映年底前加息機會近八成無誇大。油價不穩定暫時限制加元表現,加拿大油砂生產力在未來兩年內平均增長將達每日50萬桶,油價反彈時加元隨時可能脫離兩年的大跌勢。

英鎊壓力短期難消除

英倫銀行在議息聲明中再次重申,央行沒有辦法確保英國脫歐後未來幾年的新貿易安排,及跟隨經濟下滑引起的較弱居民實質收入,這個預設的立場頗為危險。英鎊實質有效滙價在脫歐公投的下跌13%,觸發短期輸入通脹,惟是否持續仍是未知之數,通脹削弱購買力而引致居民消費信心下跌則是必然後果。英國第一季度GDP增長已下跌至0.2%,每月貿易赤字於去年10月見底後又回升至脫歐公投前的130至150億英鎊水平,而且首相文翠珊在國會選舉「慘勝」極可能採取較左傾政策,令財赤大升,英鎊壓力短期難以消除。

美國聯儲局在通脹連跌4個月之後依原定計劃加息,而且公布縮表後的每月買債上限,從起初的100億美元依季度漸次增加至500億美元。換句話說,「縮表」第一年,最多減少買債3000億美元,第二年將達6000億美元。

耶倫此舉事實亦無可奈何,因為耶倫接棒做聯儲局主席時本來就已經有「軟退市」任務,明年1月任滿前若聯儲局仍在買債,則任務只完成一半。但聯儲局早已放話說「縮表」必須在加息中期(well under way)才發生,聯儲局現在預期加息期完結時聯邦基金利率將為2.9%,一半的利率是1.45%,仍比現時的有效聯邦基金利率高0.29%,因此這個加息與「縮表」全餐今年內必推出。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特朗普財政刺激中的減稅及基建計劃,推出日期的預期已經押後再押後,正在考驗市場的忍耐能力,上周若非聯儲局「放鷹」,10年美國國債孳息率可能已在2.1%以下。現在聯儲局全力與市場角力,冀推高債息,可能不會像去年年底般順利,因此美滙大勢仍偏淡。

作者為星展銀行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並為香港財資市場公會會員事務委員會委員。他曾任職多家投資銀行。他隔周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心得。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