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5月27日

阿米 有米落鑊

網購虎口 塊肉餘生

近來全球股市,基本上是科網巨企的天下, FANG已經是路人皆知,現在再講亦沒什麼意義, Amazon Prime來勢洶洶,美國實體店舖零售股大受影響,美國經濟雖然大致回穩,但不少零售股的同店銷售仍然是負增長至輕微正增長,連首飾名牌Tiffany亦交不到功課,上季同店銷售倒退3%,績後股價急跌。投資者要找尋「Amazon-Proof」的股票, 意即在網購鋪天蓋地攻勢下,仍然保有業務護城河的公司,阿米發現,除了市場經常在講的會員制超級市場Costco外,尚有一些漏網之魚,可以與各位分享一下。

美國最大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 日前公布季度業績後,股價勁升逾20%,市場普遍認為公司盈利增長,是任天堂的新家用機Switch推出帶動銷售,加上控制成本有道所致,只視之為普通的業務反彈,不過,有留意百思買過去數年銷售額是相當穩定,並沒有像其他傳統零售股般,受到亞馬遜的蠶食,最近幾季電子消費品業務,甚至有輕微增長。

體驗消費成護城河

究竟Best Buy有什麼抵抗亞馬遜魔力的能耐呢?原來與銷售產品類別有關。Best Buy最多銷售電子產品,例如智能電話、平板電腦等,顧客始終有一定試玩需要,就算知名如蘋果公司,亦不能缺少實體店,就是這個道理。其次是家電銷售,洗衣機、電視等大型家電,電器店一般在定價前,已包括運送到戶成本,在亞馬遜上買大型家電,雖然大多亦是免運費,但由於運送成本對公司有一定壓力,售價上就難以定得較進取,而且大型家電到戶物流,不能以速遞處理,據說,美國曾有人在網購後,運貨工人直接將家電丟在顧客家門前的事例,以上種種銷售經驗,多少會令顧客卻步,亦同時造就Best Buy的業務護城河。

另一間能在亞馬遜虎口下求生的公司,是化妝品牌Ulta Beauty(ULTA),公司在全美有接近1000間分店,最近一季同店銷售增長高達14%,網購部分更按年71%的增長,除了顧客對品牌忠誠度夠高,很重要一點是旗下店舖有開設髮廊,能夠一站式解決顧客美容護理的大部分問題,着重體驗消費的模式,是Ulta Beauty能夠在傳統零售行業中突圍而出的原因。

註:本人客戶持有Amazon、Best Buy及Ulta Beauty,並可能隨時買入或沽出。

www.facebook.com/fryingrice/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