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5月26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魚翅撈飯與複利效應

5月25日,周四。美國聯儲局隔晚公布本月初議息紀錄,6月加息看來事在必行,而研究了一段日子的「收水」(縮減資產負債表)亦箭在弦上,惟執筆時美滙指數徘徊於97水平,歐羅兌美元仍企於1.12以上,睇市場反應,投資者似乎聚焦歐洲央行何時停止「放水」,多於關心聯儲局什麼時候「收水」。

好多嘢成咗勢就有人跟,冇勢講乜都假。香港樓市、科技股以至不同地區股市,story係用嚟配合資產價格和資金流向的。歐洲及新興市場估值長期低於美股,但過去幾年係美股世界,拉住韁都輕鬆跑贏對手,估值相差愈遠,平嘅反而愈冇人吼。

近期情況有變,法國大選中間派馬克龍獲勝,脫歐暫時沒戲唱,反而peak populism愈來愈多人講,連平日唔多理財經的同事也問老畢買歐羅好唔好,難怪這陣子資金由美國轉投歐洲的新聞俯拾皆是。

跟紅頂白乃市場現實,唔到你話鍾意唔鍾意。兩年前中港股市「大時代」,揸住港交所(00388)和幾隻券商股已可魚翅撈飯,外圍理嚟做乜?睇番轉頭當然得啖笑,但「大時代」短癮到只有一個月貨仔要事後才知,㷫恰恰時一句阿爺要個市升點會唔升,想駁都好難。

強弱懸殊

歐股一樣,相對美股,過去幾年強弱懸殊,好開嘅貴貴都咁多人買,衰開嘅就賣大包都坐冷板凳。睇數據最清楚,互惠基金霸主領航(Vanguard)的統計顯示,美國投資者平均八成資金配置給美股,剩下兩成肯定唔會畀晒歐洲,由此可見,美國投資者underweight歐洲有多嚴重。

再睇ETF,結論一樣。安碩(iShares)數據顯示, 2010年以來美國投資者投入美股相關ETF的資金,累計多達7250億美元;同期流入歐洲相關ETF的資金僅510億美元,前者相當於後者14倍有多。

投資者多有home bias,美國人亦不例外。可是,從資金流向最近有逆轉跡象可見,瘦田冇人耕,耕開有人爭,也許才是股民如何分配資金的關鍵。

與「大時代」揸住港交所使乜理外圍思路相同,如果閣下係美國投資者,你一樣可以說,足不出戶押注美股回報豐厚,幹麼要分散投資兼顧歐洲,嫌錢腥博跑輸乎?

事實vs真相

如果你真的這樣想,我不會反駁你,因為不單止過去七八年,即使從1970年起計算,美股一樣大幅跑贏歐股。47年前投放於標普500指數的1美元,今天變成106美元;同期押在MSCI歐洲指數的1美元,今天只變成56美元。換句話說,分散投資多此一舉非但有數據為證,且短至數年長至數十年,結論似乎都寫在牆上。

輸就輸,贏就贏,統計不會騙你。問題是,統計告訴你的雖是事實(facts),惟事實與真相(truth)之間不能畫上等號。聽落有點玄,但其實一點也不高深︰美股過去47年所以能大幅跑贏歐股,全拜複利效應所賜。同樣以1970年為起步點,但「截數期」放在2009年而非今天,標普500指數跟MSCI歐洲指數回報其實所差無幾,年均複利增長分別為9.87%和9.88%,歐股反而贏美股半個馬鼻【圖】。

換句話說,長揸美股所以能令投資者多賺近倍,全因金融海嘯後美股開始跑贏歐股,在複利效應起作用下,過去幾年兩地股市的差距決定了長期回報優劣。這是統計告訴你的事實,不喜歡亦得接受。然而,真相比事實更重要︰過去47年美股回報遠勝歐股,全拜最後七年兩地表現差距所賜!

贏輸難料

金融海嘯後七八年,歐股確實明顯跑輸美股,但對上十年,歐股卻大幅跑贏。分散投資等於你承認自己係普通人,沒有預見未來的能力,唔知「大時代」幾時嚟幾時走!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