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5月2日

林日彥 堅‧離地城

別讓50年前的香港歷史重演

早前看了一套紀錄片《消失的檔案》,是導演花了4年時間四出搜尋昔日檔案及資料,重新整理50年前在香港發生的一段重要歷史「六七暴動」。此紀錄片被消失於香港國際電影節,理由是旁白「把聲刺耳」!據了解亦沒有一間香港戲院放映此片,最後只能在社區及各大專院校內巡迴播放,究竟為何沒有戲院播放?猜測也無謂。看罷整整兩個小時的紀錄片及隨後和導演一小時的座談會,心情的確沉重,而且思潮起伏。

就在五一勞動節的假期天,決定寫一篇50年前的六七暴動,事件表面上可能是一場人造膠花廠的勞資糾紛所觸發的工人運動,但最終卻演變成一場政治風暴,歷時數月,死傷過千,其中包括播音員林彬被左派人士活活燒死,而推動整場暴動的標誌人物楊光卻在2001年獲時任特首董建華頒發大紫荊勳章。

六七暴動是文革伸延

或許當時嚴重的社會矛盾可能是推波助瀾的因素之一,但背後一個更大的推手可能就是內地的文化大革命。究竟孰是孰非?無人可以證實,因為連一些理論上政府應該要好好保存的重要檔案,也不知何故被消失了,前前後後的檔案也存在,偏偏就是那一段重要歷史的檔案不翼而飛,所以有些事情永遠是個謎。然而,這種此地無銀其實也是一種佐證。

六七暴動,我仍未出世,究竟當時的情況是如何?我也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偶然聽家中長輩細說當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俗稱「菠蘿」的土製炸彈,也知道當時在大陸正在進行一場影響深遠的所謂運動,亦即文化大革命。這是50年前的事情。但是,當天晚上,當我看着紀錄片的畫面時,我竟然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才是令我最感恐怖的地方。50年前難以理解的人類行為,竟然在50年後的香港變調重演。

被組織離棄悔不當初

容許我大膽形容50年前的事件,是由一些極端左派的野心家利用社會上的矛盾,甚至激發社會上的矛盾,把內地的文革伸延來港。當年為了煽動或鼓勵更多工人罷工,其中一個方法是讓罷工工人可以到工聯會領取像「代薪金」的酬勞,變相罷工工人只是將返工地點改變,於是事件可以持續多月進行,究竟錢從何來?看到這一段,我忽然記起香港近年有很多「非常愛國」的南亞裔人士,還有一群時刻打着愛國旗號「搵食」的人。

紀錄片訪問了當年是警察的陳欣健,他說事件到了某一天,卻突然在一夜之間結束,就像關了水喉一樣,完全靜止。在紀錄片中,我又看到一些真心相信這是一場浪漫運動的參與者,甚至可以懷着死士之心去投擲「菠蘿」,但今天卻悔不當初,當日願意為組織捐軀,但當他被拘捕了,組織卻離他而去,讓他獨自一人承受事件中帶來的永恒刺痛。原來每一個人其實都只是一隻棋子!

小說《1984》有這樣一句:「誰控制了歷史,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今天,就控制了歷史。」中學年代很喜歡上歷史課,因為教我歷史科的老師是一位非常用心的老師,他常常跟學生說,做人一定要熟悉歷史,研究當中的因果關係,而歷史總是在不斷循環上演,只有尊重歷史、承認歷史的人,才不會重蹈覆轍。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