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4月8日

朱鼎健 鼎言健行

土地開發與建屋需全民支持

房屋和居住問題一直困擾港人,私人樓價和租金持續飆升、居住生活空間狹窄、舊區內劏房和「棺材」床位比比皆是,過去一年在私人市場更出現畸形的納米樓,小市民每天都被供樓、租樓的沉重擔子壓得喘不氣來。香港的私人物業的租金高昂,樓價更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得起。據最近一項全球性調查,因為高企的樓價,香港連續第7年成為世界上最難負擔的城市。

若負擔不起私人樓價或租金,港人可以申請公共租住房屋(公屋)或購買居屋,但必須符合入息及資產上限的要求,同時亦需要有耐性。

若未能符合「上樓」資格的「夾心」家庭,其實也可以「白表」申請購買居屋,居屋是以市價的七折出售,但由於私人樓價瘋癲,居屋售價同樣水漲船高,最細單位售價動輒也要380萬至400萬元,買家若先付三成首期便要繳交超過100萬元,大家只要參考香港個人每月入息中位數是16200元,便了解到這首期也非一般打工仔容易負擔的。

應從供求層面着手

香港土地房屋問題可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導致今天香港房屋出現嚴重問題的主因是長期供不應求,要解決此問題,應從「供」和「求」兩個層面同步着手,不應只針對打擊房樓價為目標,因為供求不平衡才是問題的根本肇因。

至於造成供應不足的原因,除了欠缺可供開發的土地和香港本身地理地勢的局限外,還有本港公私營房屋興建量一直低於需求。據團結香港基金會(基金會)去年公布的一份報告,2006年至2015年,香港的平均建屋量只有11000單位,居屋供應更曾於2011年至2014年期間完全停頓。雖然在特首梁振英努力之下,香港的土地和樓房供應開始見效,但本港市區極之欠缺「熟地」,以及很多在新界的「棕地」亦沒有完整規劃和善用,所以可用來興建房屋的土地十分緊絀。

筆者同意基金會的建議,除了改劃土地用途外,長遠而言,香港需要透過填海和發展如洪水橋、粉嶺北和古洞北新市鎮才能增加可供發展和建屋的土地。

在土地開發和填海方面,新加坡的經驗可供借鑑。1960年,新加坡原有約581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過去幾十年,新加坡政府為了應付人口增加和建屋的需要,不斷填海和開發土地,今天已有719多平方公里(資料來源:Singapore Land Authority)。至今新加坡建屋發展局(Singapore Housing & Development Board)仍在進行大型填海工程項目。另外,香港約有67%土地作郊野公園和綠化地之用,已開發的土地只佔24%,當中7%為房屋之用。

雖然新加坡僅有5%土地作自然保護區,但大家不會覺得獅城是石屎森林,這全賴新加坡政府規劃和城市設計得宜。

房屋市場能夠健康發展,對一個社會起穩定作用,要徹底解決土地房屋問題,不能單靠特區政府,政府各部門之間當然要在土地規劃和改變用途方面需要緊密協調,加快程序,社會亦應該齊心協力,認清問題的迫切性。若然大家還抱着「避鄰心態」(not-in-my-backyard mentality),由林鄭月娥領導的新一屆特區政府土地規劃和開發方面必將面對阻礙。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