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2月22日

信析 信報投資研究部

強股異常超買 回調過後再上

滙控(00005)昨午公布業績,2016年列賬基準除稅前利潤71.12億美元,倒退62.3%;經調整除稅前利潤193億美元,下降1.2%;股東應佔溢利12.99億美元,少賺89.67%;2016年派息水平維持每股普通股0.51美元,第四次中期息派0.21美元。滙控業績遠遜預期,加上今年上半年回購規模僅10億美元,市場明顯不收貨。滙控股價昨天午後跌幅擴大,最多插逾半成,收報65.55元,急挫5%,拖累恒生指數昨失守24000點心理關口,收報23964點,跌182點(0.76%),錄得逾一個月以來最大跌幅,單是滙控已拖低恒指129點。

恒指由去年12月23日的21574點展開升浪, 上周四突破24000點,至昨天滙控公布業績前,累積上漲超過2600點,錄得逾12%升幅。本欄早前透過日線(無基準)輪動圖,以及資金流角度分析港股隱憂,今天利用EJFQ強勢弱勢股指數探討港股後市發展。

信報EJFQ系統內的「信報強勢弱勢股指數」由去年12月23日起扭轉9月以來的跌勢,並迅速展開升浪,顯示強勢股買盤不斷增強。而弱勢股指數亦從當天起的64.6%急挫,到今年1月11日已回落至10%以下,至今仍徘徊於非常低的水平。

然而根據往績,強勢股指數本周一升至76.2%,反映港股現水平異常超買【圖】,上升的阻力愈來愈大。雖然2009年5月及2015年4月均曾出現強勢股指數突破80%、並進一步升至90%以上水平,但要留意當時的市況非常特殊。2009年的一次正值美國推行首輪量寬和中國祭出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2015年的一次適逢A股暴漲,引發港股「大時代」。目前是否有類似條件推動恒指繼續向上呢?

無論是2015年的「大時代」抑或今次升浪,都屬資金市,漲跌主要由熱錢推動。正如本欄昨天提及的信報香港資金流向綜合指標走勢反映,去年12月10日至今年1月10日期間雖有大量資金湧入本港,但該指標於高位徘徊一個月後,自本月10日起呈現高位反覆偏軟,與恒指期間累升2.6%的表現不吻合。

與此同時,近期透過「滬港通」及「深港通」流入本港的北水似有放緩跡象,尤其「滬港通」南向使用額度由本月15日的15.6%降至上周五的2.2%,令人憂慮北水南下熱情開始冷卻。

另一方面,本欄上周六提及本月15至16日兩天,港股大市全日成交金額均突破1000億元,恒指卻始終未能發圍突破去年9月9日所創的24364點高位,上衝乏力;其後大市成交金額更逐日縮減至800億元,加深了港股調整壓力。

總括而言,資金流與恒指背馳、普遍板塊動力減弱、恒指未能突破去年高位、信報強勢股指數異常超買等情況,皆反映後市不容樂觀,投資者應加強戒心,謹慎控制風險。

不過,由於目前香港資金流綜合指標仍處於過去5年高位,大市就算確認調整,應屬超買回調居多,毋須過分恐慌,預料恒指在過去一年的成交密集區22700點至23400點仍有一定支持。若香港資金流綜合指標未進一步轉差,調整後港股應有機會再度發力走高。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