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
內地金融市場可算是風起雲湧,繼早前國海證券假章風波債,之後再爆另一宗假章案,浙商財險近期拿着一份抬頭為「廣發銀行惠州分行」開具的保函,找到廣發銀行實施反擔保賠償請求時,廣發銀行驗證發現該保函為假。內地法律表面上十分「完善」,條文全球最嚴包含範圍最廣,但可惜執行力度及質素參差,往往漏洞百出,資金緊絀的時候,亂局浮面。
內地資金出走,香港便利店亦提高兌換價,實行不收人民幣,現在中國走資正式渠道有兩種,第一種是貿易兌換,第二種是內保外貸;不用正式渠道,可選擇光顧地下錢莊,但費用就較貴,要給予約2%的溢價,而錢莊走佬風險亦大。
內地人走資的方式可算是無所不用其極,金融創新,比特幣亦成為大媽走資的另類渠道。
理論上,比特幣交易難受監管,有人用比特幣洗黑錢,內地人就用比特幣走資。走資原理好簡單,人民幣兌換外幣有限制,但兌換比特幣就沒有限制,所以內地人只須先換比特幣後換美元,就可以成功走資。
新進購買力變沽壓
簡單經濟學原理,內地比特幣需求因走資而上升,比特幣兌人民幣的價值上升,交易量增加,其他外幣市場參與者突然發現,比特幣於人民幣市場賣的價錢更好,全湧向中國市場,而本地價格也被拉升。結果,中國市場跟海外市場比特幣一樣價格拉升,但海外市場對比特幣的需求一直不變,結果造成交投量大跌。
這亦解釋了,為什麼最近比特幣價格大升,而全球近95%的交易是通過中國交易所進行。在走資前提下,內地大媽理應把比特幣沽出兌換美元,但發現海外比特幣需求低,結果交易量不足,急於賣比特幣;結果,人民幣兌換美元於比特幣交叉盤出現2%左右的差價,大約等於人民幣用地下錢莊「走出來」的成本。
每個故事都有動人的開始,但往往結局都不盡人意,大媽發現比特幣走資與地下錢莊成本差不多,大媽一個一個慢慢驚醒,最後走資變炒作,中國人買起「全世界」比特幣,比特幣內含價值存疑,風險又大,新進無知的購買力最後變成沽壓,音樂椅遊戲就玩完,又一場腥風血雨。
本人及與本人有關之戶口沒有持有以上股份及相關衍生產品權益。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農產品未跌完 |
上一篇: | 美股關前回吐 喇叭形頂爭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