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9日
承上文,Mattel因Barbie的眷顧而導致創意日漸流失,需要靠開拓自家品牌,覬覦男生玩具巿場以開闢增長新途。
由於利潤率相對銷售特許經營玩具(如Disney、Warner Brothers等)高得多,Mattel一直看重自家品牌,旗下的高端公仔有Monster High和American Girl。
雖然Monster High和American Girl擁有遊戲框架(system of play,例如Barbie,公仔的衣服、飾物、道具、場景皆可以自由配搭,對家長和年輕消費者進行無形的綑綁銷售)的機制,然而,它們跟Barbie一樣,由於system of play的玩法已不再是只此一家,因而叫座力漸失,例如Electronic Arts的The Sims Games同樣是玩角色扮演,人物和配件眾多,而受惠於本身是電子遊戲的天生優勢,使角色之間的互動更加繁複,甚至可以通過遊戲內的algo(算法)而培養出每個角色的不同性格和心情,故事和場景比Barbie等實體玩具豐富得多。Monster High和American Girl行情欠佳,讓Mattel進退失據,最近更有傳為了改善銷情,American Girl將推出平價公仔(現在一套公仔衣服套裝盛惠50美元,有時比真人衣服還要貴),但這樣又會蠶食自身商譽,如何翻身真是費煞思量。
新管理層固然希望受惠開發具有科技元素的新玩具,但由於起步較慢,Mattel對於在新巿場獨當一面已不抱任何期望,管理層在第二季季績後對分析師坦言,收購的Fuhu或Sproutling都不是為了跟Amazon Kids、Spin Master(這間加拿大公司以發泡膠飛機起家,因而得名)或LeapFrog等兒童平板電腦領導者硬拚,如何處置還在研究。
高股息率一大賣點
至於男生巿場,Mattel一直依靠Hot Wheels、Thomas and Friends和積木建築遊戲,而公司將在未來數年陸續得到玩具發行專營權,而在男生巿場站穩腳步。
2017年的Car 3、Fast and Furious, 和2018年的Jurassic Park與Toy Story, 豐富的特許經營玩具組合,使Mattel利潤增長可期,2017和2018年每股盈利增長20%及15%應無懸念。雖然恐龍只是已絕跡的物種,不是一個能夠被一間公司獨攬的IP,但是就算Jurassic Park並不是很吸引的特許玩具銷售權,起碼對一直柔弱的Mattel來說,是一項新嘗試和巿場推廣的學習經驗。
以周四收巿價31.81元(美元.下同)計,Mattel巿值108.8億元,本年預期賺4.2億元,巿盈率25.9倍,超出了Hasbro的20倍甚多,股息率高企(4.75厘)是Mattel股票的一大賣點,較同業平均數2厘高出一大截;美債孳息因特朗普上揚,對高息股影響甚深,使Mattel股票較容易被拋售。
經營策略不明是Mattel的大問題。雖然主要產品Barbie銷情甚佳,在有了Fashionista新系列後,Barbie終於出現了差異化,如膚色和眼睛顏色多達7種及22種等,但是,公司對Barbie重視的程度與它對其貢獻並不匹配:Barbie在本年銷售仍比2011年時多逾三成,Barbie iPad App首4周的下載排名,最新的Dreamtopia於本年6月推出,排名比2014年7月的Design Maker、2013年8月的Digital Makeover還要低。公司為了Barbie的網絡化投放大量資源,卻沒有重大突破,時不我予,也反映公司依然未能擺脫「食老本」心態,難免落後於人。
與Hasbro合併非不可能
幸而,公司也沒有坐以待斃,老臣子Chris Sinclair於去年上任CEO後努力分散風險,並在副手Richard Dickson的協助下擴闊收入來源,高利潤率公仔生意從2013年的45%至本年只佔銷售的35%(Barbie佔其中一半,約18%),Barbie的收入貢獻從2014年的28%降至本年只有15%。Mattel的Fisher-Price在pre-nursery幼童巿場享負盛名,如今已佔Mattel總收入三成,成為最大的業務板塊,其中Nickelodeon電視頻道對刺激Fisher-Price Friends玩具系列銷情功不可沒。
另一方面,由於玩具的周期非常短(一般只有7至8個月),system of play的品牌,產品種類眾多,規模效應明顯的玩具公司少之又少,促使玩具業日漸演變成Mattel和Hasbro兩雄爭霸的局面。
Mattel面對困境,最終與Hasbro合併並非全無可能,投資者假若在股價受壓時買點Mattel「守門口」,靜候2017年、2018年的業績增長,又能得到Mattel-Hasbro合併的免費買入期權(free long call),也是相當合理的長線投資方案。
利好因素仍存在
總括而言,縱使Barbie在管理層的用心栽培下稍見起色,但從宏觀角度來看(Barbie銷售長線下滑),或過往實證(Barbie App怎催谷也半紅不黑)來看,實在不應覺得「棄之可惜」,開路無從,戰略未明可能是公司死抱Barbie不放的主因,然而,就品牌的強勢、管理層派高息的堅持和潛在的公司行動(corporate action),購入股票也無不可。
此外,可留意Disney最新業績,該公司投放於Disney Frozen和Disney Princess的資源多寡,直接帶動勁敵Hasbro的玩具銷售,對Mattel有負相關性的影響。
香港文化產業聯合總會財務總監、CFA、FCPA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掌握關鍵高低位提升勝算 |
上一篇: | 你總是讓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