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0月14日

陳樑才 宏觀遠瞻

港企應及早引入數碼科技

二十一世紀的香港,上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機不離手,企業也意識到有需要將數碼科技引入業務方面。為了解本港企業使用數碼科技的情況,滙豐今年6、7月做了一次全面的調查,發現儘管很多老闆或管理層本身是「數碼達人」,卻未有在業務上制訂相關的計劃,結果可能錯失不少商機,長遠影響競爭力。

滙豐工商金融的《數碼營商市場調查》分為數據分析和訪談兩方面,按照大中小企業在本港經濟的比例,抽出超過300家公司作為樣本,進行電話訪問,再以小組形式深入了解他們對數碼科技的看法。受訪者自我評分,看看自己距離「數碼達人」的程度有多近?當中53%的評分都可以納入「達人」的類別。不過,同樣的問題,套用在公司方面,只有少於一半,僅26%屬於「達人」。

老闆多顧慮 專才難尋

舉兩個例子,首先,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處理私人事務已相當普遍,66%受訪者都有這樣做,個人網上銀行服務就是典型的例子,怎料只有37%處理公司的事務。其次,幾乎所有受訪者都擁有社交媒體賬戶,但只有38%為公司設立相關賬戶。

造成這種落差,往往基於針對個人的數碼科技隨處可見,而且成本較低,試想想,免費下載手機應用程式比比皆是,哪個最流行,總是家人、朋友、同事的話題之一。相比之下,企業的情況沒有這樣普遍,對老闆來說,就算個別軟件可供免費下載,也得考慮一旦不適合公司構成的潛在影響;總之,機會成本較高。

事實上,明白數碼科技的好處,也不代表一定付諸實行。正如調查當中,69%受訪者知道數碼科技對公司帶來的好處,包括促進生意增長或增加知名度、優化工作流程等。可是,只有26%承認已經有計劃準備投放資源發展或引入數碼科技。兩者之間的落差反映受訪者缺乏相關知識和專才,加上認為採用數碼科技的迫切性不大。

先談談認知方面,受訪者普遍認識一些資訊科技的術語,卻未必明白相關技術所謂何事,例如有89%企業有聽過雲端技術,55%知道其對業務的好處,至於真正了解這種科技的用途,只有35%。「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及「虛擬現實」等術語,調查亦反映同樣的結果。此外,大部分受訪者依賴網上搜尋獲得有關數碼科技的訊息,這無疑是最方便的方法,但互聯網沒有疆界,搜集資料猶如大海撈針,是否最有效?那就見仁見智。

專才方面,別以為從外面羅致很容易,有些受訪者反映現在聘請懂得科技,並知道如何應用在公司的專才,其實很困難。至於迫切性方面,做生意跟投資一樣,最擔心不確定性,部分受訪者關注,引入數碼科技的投資回報率有幾大?也有不少人覺得,應該待適合的時機才投入資源。哪麼何時是「適合時機」?市道好,當然是生意至上;市道差,不宜冒險。這樣下去,引入數碼科技,恐怕流於紙上談兵。

訂合適方案 刻不容緩

當然,企業必須明白,數碼科技能夠帶來方便、提升效率,也可能導致某些工種,甚至行業被取代、競爭更激烈、利潤率下降等市場形勢。可是,數碼科技已是大勢所趨,與其擔心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倒不如積極制訂適合公司的數碼方案,逐步了解科技的應用,學懂如何面對數碼化帶來的衝擊。

銀行作為企業的夥伴,要幫助他們適應新趨勢;因此,滙豐銳意透過不同渠道增加本港企業對數碼科技的認識,由分享最新科技資訊、各行業應用數碼科技的情況,以至透過其他企業的成功故事,讓他們不假外求,都可以成為商業上的「數碼達人」。從銀行營運的角度,在數碼科技的趨勢下,客戶要求更方便、可靠的服務,由此可見,與科技相關的新產品,將成為市場大方向,例如在網上平台隨時隨地查詢銀行服務、透過雲端實時共享文件、生物認證、利用社交媒體與客戶溝通等。

作者為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主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