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日
說時遲,那時快,周二本欄指出「滿街鮮血之時,也須防範挾淡倉風險。按照經驗,各大央行往往抵不過金融市場大幅波動而出口術釋放寬鬆訊號(Market Dependent),屆時環球股市或急速反彈。」言猶在耳,日本首相即大打強心針,市場頗為受落,環球股市紛紛反彈。
市場避險情緒略為收斂,主要因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周三承諾,將調動所有可用的政策工具來支持日本經濟。同時,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表示,若金融機構有需要,將無限量提供美元。毫無疑問,這次日本政府在關鍵時刻出口術的舉措,成功安撫人心。市場期待日本央行加大寬鬆措施,暫有效讓作為風險指標的日圓滙價穩定下來,美元兌日圓亦未再下試100大關。
摩根士丹利國際資本指數(MSCI All Country World Index)接連兩天上漲,累升3.9%。富時100指數周三更已升穿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公布前的水平。看來英國脫歐的第一波衝擊恍似煙消雲散,環球已發展國家和新興地區股市均見反彈。
恒指周四大升358點,收報20794點,與公投前(6月23日)收市價20868點,僅差74點,亦收復第二季以來的失地(3月31日收於20776點)。「滬港通」額度將滿,內地資金持續南下,加上「信報香港資金流向綜合指標」顯示自2月起資金持續流入本港,港股後市暫不虞大瀉(見周四本欄)。
央行寬鬆貨幣政策預期,同樣起推波助瀾作用。利率期貨市場反映,經歷脫歐一役,聯儲局於7月、9月甚或11月加息的可能性已降至零,部分投資者更估計2017年也不可能加息,且猜測聯儲局會掉頭減息,再次以寬鬆貨幣政策示人。同樣,日本央行7月加碼量寬、中國短期內減存款準備金率或人民幣主動貶值等呼聲,亦高唱入雲。
不過,英國脫歐如此大的政治不穩定因素, 僅令環球金融市場震盪短短3個交易日,隨後便極速回升,似乎事不尋常。這一切剛好發生於半年結之前,難免令人猜想,此波漲勢是否基金經理為求於半年結交出靚靚成績表而粉飾櫥窗(Window Dressing)所致?
傳統上,每到半年結和年結之前,基金便會沽出弱勢股,保持強勢股倉位,並收集大量殘股博反彈。以恒指為例,【附圖】所見,統計1997年至今季度數據,恒指於第二季與第四季分別平均錄得2.8%與4.6%升幅,中位數則升1%和4%。相對來說,第一季和第三季的表現明顯遜色得多,分別平均跌1.6%和0.4%,中位數亦跌2.5%及1%。以上數據中,尤其第四季的上升比例高達79%,基金經理實在功不可沒。
這回股市升勢展開前,正是英國脫歐公投導致當周股市異常動盪,呈先升後急挫,形成執平貨的契機。故此,這波漲勢不排除由基金經理所策劃, 趁環球股市遭受血光之災,大量買入股價劇挫的股票,從而谷高股指,令半年結報告不至過分失禮。
事實上,避險資產如黃金的價格仍徘徊於今年高位,銀價創2015年以來新高,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則低見1.4厘。依此來看,若說脫歐餘波盡消,還是言之尚早。對於這回環球股市升勢的續航力,本欄實在有所保留。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60市況概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