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0日
脫歐公投引發的震盪逐漸減弱,歐美股市反彈,港股周三期指結算亦借勢造好,恒指終止三連跌,收市報20436點,升263點(1.3%),重越10天線(約20414)。
不經不覺,第二季即將結束;截至6月29日為止,恒指暫錄得1.6%的按季跌幅,如無意外第二季很大可能會延續第一季的頹勢(首季跌5.2%)。
事實上,恒指年初至今已累跌6.8%,在全球94個主要國家或地區的股市中,表現位處下游,排行倒數第28名(以美元計);國企指數更以累挫11.4%排行倒數第16名,反映港股今年的表現持續不濟。
個股方面,港股約1900多隻股份中(只計算2015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股票),逾1300隻於年初至今錄得跌幅,當中近800隻跑輸恒指,上升的不足500隻,整體升跌比例為27︰73,故只有精於選股者才能賺取回報。
另一方面,年初至今跌幅高於20%或以上的股份數目達到600多隻,佔整體港股比例33%;跌幅高於50%或以上的也有近100隻之多,佔港股比例5.2%。整體港股年初至今的平均回報為負8.9%,中位數約為負11.3%,反映大部分港股表現均較本已平平無奇的恒指遜色,投資者於上半年買入港股難免要損手。
不過,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從「信報香港資金流向綜合指標」近日的走勢來看,指標自上月中起反覆向上,迄今仍維持高位徘徊格局,反映資金未受英國脫歐衝擊而大舉撤出香港,後市暫不虞大瀉。此外,北水持續南下,「港股通」已連續第44個交易日錄得資金淨流入,額度餘額只剩下530億元人民幣(21.2%),令市場意識到現有「滬港通」額度可能無法滿足交易需求;加上「深港通」結算系統已開始進行端對端測試,投資者憧憬有關方面短期內將公布「深港通」的啟動詳情。因此,相信「深港通」或會成為下半年港股一洗頹風的強力催化劑。
有見及此,本欄嘗試以板塊表現的角度,尋找下半年的投資契機。
年初以來,港股25個板塊全數錄得下跌,當中更有18個板塊的表現跑輸恒指,平均回報低於負6.8%。
若以各板塊內的成分股升跌比例來看,最差的3個板塊分別為綜合企業、保險以及航空,下跌股份比例分別高達95%、92%和90%【圖】,而三者的平均跌幅分別介乎10.2%至19.6%。惟物極必反,有意「博反彈」的投資者,不妨嘗試從上述板塊中發掘寶藏。
相反,電子、物流運輸和建築板塊為年初至今表現最佳的3大類,平均回報分別為負0.1%、負1.2%及負2.1%【圖】,大幅跑贏恒指,某程度或反映這些行業為現時港股中的強勢板塊。如看好2016年下半年的港股走勢,認為強者愈強,投資上述板塊或較易博取優於大市的回報。
最後,當然少不了與「深港通」關係密切的券商股,以及在本港上市、股價相對A股有折讓的「深H股」等,近日已開始有偷步炒上跡象,投資者宜多加留意。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60市況概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