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30日
幾年前在廣州坐的士,見乘客下車時,要親自到車尾箱搬行李,即使是老弱殘兵亦如是。問司機何以不幫手,答案是要規避風險,因為萬一失手損壞,要負賠償責任。內地時有醫生醫死人而遭死者家屬痛打的新聞。未有令人安心的替代因素時,小心一點也是應該。
這風氣已吹到了香港,常常見到乘客一抽又一抽搬上搬落時,司機總是安坐車內,視若無睹,可是每件行李收費5元卻算得十分清楚。到國外坐的士,絕少見到司機不幫乘客搬行李的,這可能是自小接受的社會文化和服務意識有關,或可能是早已買了相應的保險乎?
近日機場的行李事件搞得滿城風雨,有份無份的持份者與非持份者趁機介入,直有一場全民總動員之慨。
行李遺機上No big deal
若平心靜氣想一想:一件當時無人認領的行李, 擱在當街當巷處,可以任其無主孤魂般篤口篤鼻而不理嗎?反恐、反毒、反走私的意識一經觸動,自會有速速找人作出妥善安排的要求。聞名國際的樞紐大機場,竟然無應對此類contingency的常策麼?擾攘一陣後有人出頭認領,而且此人也是個「熟人」,不是總好過報警然後派機械人來引爆嗎?
十來年前某次,與家人一起由香港飛多倫多,飛機在溫哥華停留,乘客需下機等待。過去十居其九都是停一陣或加加油之類,然後到多市才清關。豈料那次卻不是,廣播說要在溫市清關,乘客要認領自己的行李然後再寄運到多市的下一程。經過一番體力勞動,終於搞掂,乘客重新上機,向着下一程出發。
安坐機上,順手打開頭頂艙門一看,大件事!原來上一班機下機時,有乘客無提走隨身攜帶行李,如今換了機,災難來臨了!連忙問空中小姐如何解救?她問明情況後說,會有人把行李轉送去多市的。不必擔心。No big deal!
到了多倫多,領了大件行李後,連忙找有關辦事人員詢問此事如何處理,他帶着我們走到行李帶的一邊,指指牆邊問是這兩件嗎?原來那兒擺了四五件行李,其中就有筆者所指的兩件。無人解釋這中間過程如何,能有此結果還不謝天謝地!有人說這樣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着,相信並非虛語也。
兩三年前又有另一番體會。那次在北京飛回香港,在機上筆者解下腰包,希望舒服點去夢見周公也;下機了,兀自睡眼惺忪,人行我行。回到家,正想摸腰包取鎖匙,才知腰包不見了,連忙打電話去機場航空公司的服務處,獲告知在第幾行第幾個位確有一個無人認領的腰包,可以翌日來取回。
第二天見面了,被問能否說出幾項可作識認腰包的特徵?於是告之:打開第一層,有一個酒店的白信封,內有人民幣數千元;第二層,有東區醫院診病的覆診卡;背後一層,有一瓶白花油。全部正確,即時取回。同樣也是這樣的問題:在機上發覺有無人認領之腰包,是否又要報警call機械人來引爆呢?
現在人人都講風險管理,所有上市公司都要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機場亦如是,且要特別小心,荷槍實彈的紀律部隊時時巡邏,嚴陣以待。去年,曾與友人夫婦同赴成都,準備會合先行到當地的朋友一起遊玩。臨上機前,地勤要複檢登機證和回鄉證,早前排隊時不是已檢驗過了嗎?可是,妻子在手袋中掏來掏去,就是找不到回鄉證!想是之前弄丟了?於是沿着經過的地方作地氈式尋找,飛機也delay了一陣。找不着就是找不着,最後只好投降!
妹妹仔帶路無倒瀉籮蟹
除了找人速改機票外,還打聽如何取得回鄉快證。接着,獲地勤人員安排一個「妹妹仔」帶着在機場內兜來兜去,終於去到一個地方,推門一看,已到了行李帶旁,遂取回剛卸下來的行李。過程中,筆者覺得機場是有一個完整的制度處理如此這般的意外事件的。整個過程都是一步一步,絕無倒瀉籮蟹之處。
這次的行李事件,重查一下風險管理程序,有錯即改就是了。至於「特權」,古時候有「相府家人七品官」之說,但這些都是封建時代的遺風。今日的香港地,天眼處處,跟蹤步步,報料頻頻,一子錯滿盤皆落索,還有人膽敢作出此非法之求麼?
香港執業會計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紐倫港」之殤情理之中 |
上一篇: | 社企醫院一美元睇婦科 |